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楊將軍傳> 卷一 活死人報仇 第22章 三人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一 活死人報仇 第22章 三人行

楊六郎來到山東鄆城,依照宋春雨所言按圖索驥找到了那家好運鏢局。

大頌重文抑武,打壓武林。山上宗門,市井幫派,紛紛凋零式微,佛道兩宗的和尚道士,也只是在山中枯坐唸經,少有鍛鍊拳腳刀槍的。至於市井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幫派,紛紛轉行,都做了官府唯一不干涉的鏢行生意。

可憐鏢行生意僧多粥少,再加上天下太平,匪盜日少,鏢行的生意更加難做。好運鏢局的老鏢頭郝運在楊六郎掏出二十兩銀子擺在桌上時,面色由陰轉晴,也顧不上楊六郎面具後面藏著的是什麼嘴臉,格外的熱情周到,不僅大聲音呼喚上好茶,還吩咐廚房殺雞割肉,非要留客吃飯。對於楊六郎的詢問,則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宋春雨所說的那位武師,的確在好運鏢局做過三年鏢師,拳腳了得,飯量也了得。只是兩年前好運鏢局的生意慘淡,這位姓元的年輕鏢師,往北邊去另謀高就了。郝老鏢頭言語間不無婉惜,且嘆且贊這位姓元的年輕人,脾氣和煦,除了飯量大了點,身上都沒有丁點兒缺點了呢。一杆大槍掃跌過鄆城其他三家鏢局的當家鏢師,為好運鏢局長了不少面子。

正當楊六郎百般婉拒推辭郝老鏢頭的挽留,與郝老鏢頭牽牽扯扯地一同走出鏢局大門時,門外一位青袍公子牽著一匹馬,正在皺著眉頭盯著門上好運鏢局的招牌猶豫不決。郝老鏢頭估摸生意上門,便快速與楊六郎客套幾句後匆匆揖別,滿臉堆笑與青袍公子招呼起來。

青袍公子看著楊六郎離開的背影,眼神熠熠,竟然對郝運老鏢頭熱情的招呼置若罔聞,好一陣才回過頭來。

楊六郎已經離開鄆城好遠,才被一匹快馬追上。騎馬的是好運鏢局身手和口齒都伶俐的年輕人,氣喘呼呼地懇請楊六郎迴轉城內做客,郝老鏢頭已經烤了最拿手的全羊,還有大野澤的紅燒鯉魚。

楊六郎不為所動,繼續趕路。

年輕人迫不得已,全盤托出郝老鏢頭見楊六郎身形高大,步履沉穩,料是難得的練家子,有意邀請楊六郎合作保一趟人標的意思。就是那位剛才見過的單人匹馬的青袍公子,要找人保駕護航,經大運河直上,去往北邊的邊關遊學。

大運河就是那條“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的運河,始鑿於前秦吳國伐齊,大盛並完成於前朝楊隋無道君王煬帝手中。楊六郎雖不治學,不通曆史,但知地理卻是領兵為將的手段,仍然粗略知道大運河經滄州。心中所動,想起了滄州擔杆山歐陽甲來,應承了下來,但不願回城,便在路邊歇息等著。

等了將近傍晚,才見好運鏢局剛才追趕的年輕人和那位青袍公子匆匆趕來。

年輕人頗不好意思地自稱郝南,是鏢頭郝運的兒子。青袍公子則自稱王臨川,江西人,生於一般官宦家,國子監太學生,隨當著小官的父兄寄寓京都。因與祭酒學監不和被除名,更在家中諸兄弟裡無顏立足,只好偷了家中的一些細軟和一匹老馬,到處遊蕩。這不,聽說有國子監學生組隊遊學遼東邊關,也想尾隨而來。卻在鄆城聽聞了大野澤匪寇的厲害,心裡害怕,便出了幾百兩銀子,找個鏢行保一路平安。

楊六郎只好自報家門說姓楊,名象。其實取意是清絕樓掛名的大象,以後在路上萬一需要與清絕樓的暗樁接頭,也不至於在二人面前露了餡。楊六郎開門見山,道出自已有怪病的隱秘事項,告誡二人,在午時發作一個時辰裡,千萬不能靠近,否則不包有曹操夢中殺人之類的嚴竣後果。

郝南是個善察顏觀色的伶俐人,對王臨川這位金主服侍周到,對楊六郎這個合夥人也殷勤有禮。

——————————

一行三人,繞著大野澤邊緣北上。

一路上好幾天,都沒有住店打尖的地方。好在王臨川雖是富家公子卻不嬌氣,能和郝南及楊六郎風餐露宿不以為意,還興趣高漲吟詩填詞,不見絲毫疲憊,讓楊六郎也高看了兩眼。郝南本是行鏢的人,啃乾糧喝冷水在野外露營是家常便飯,再想想王公子包囊裡還有幾百兩銀子等著自已慢慢去掙,心裡就熱烘烘全身充滿力氣。

——————————

王臨川在未見到楊六郎之前,本是想在鄆城找個鏢行請二三個鏢師一路隨行至北方邊關的,一見身形高大雄壯和步履沉穩的楊六郎,卻被他那一身冰冷決絕的氣質吸引折服,只想請他一起同行。

王公子雖然是書生,卻在少年時隨父兄遊宦各地,見識過不少綠林好漢江湖武夫,甚至還與一位殺人如麻雙手鮮血的邊關將校在長江裡同船十餘日遊埠,一眼看出好運鏢局院子裡那七八位懶洋洋曬日頭的慵憊鏢師,就是一塊兒動手,也不見得幹得過這位雄壯漢子。

郝老鏢頭當時是隻管死命拉著王公子的手臂不讓他脫身,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又吹又擂連哄帶嚇加上連坑帶拐,好不容易把這位送上門的財神爺留了下來,只是王公子犟脾氣上來,雖然答應在好運鏢局投了鏢,但有個條件,便是無論如何,要與剛才那位頭戴幃帽看不見面容的雄壯漢子同行,否則死活不成交。

郝老鏢頭和郝小鏢頭都心思活洛,想起那漢子說過要往北邊去尋那個辭職的鏢師,一個眼神互換便分工明瞭。郝老鏢頭在家裡親自入廚房,把剛才準備招呼楊六郎的菜餚各減一半後,親自端出來招呼王公子,郝小鏢頭則騎上快馬去追趕楊六郎。

功夫不負有心人,父子倆費了幾斤口才,把王公子和姓楊的好歹捏做一起。可笑楊六郎這來鏢局尋人的,卻被暗中賣給鏢局做了便宜的鏢師猶不自知,天下第一等蠢人是也。

郝運郝老鏢頭總還算剩一點良心未被狗吃完,只收了王臨川四百兩銀子,大約是平時鏢價的三四倍,僅派了他的寶貝兒子隨行,又比平時行鏢的三人行規矩節約了兩人。郝小鏢頭在鏢行十來個師兄弟滿是豔羨的面前意氣風發地領著王公子這位大金主出發。郝老鏢頭在出發前,悄消提醒兒子,王公子行囊裡,還有約摸二百二十兩白花花的銀子哩,那匹老馬,看著不起眼,其實是匹好馬,雖然老了馬力衝勁不足,但耐力下降不多,還能值個二三十兩銀子。

小郝鏢頭遵照父親的吩咐,把原來姓楊的二十兩銀子還了他,說是這趟鏢的行腳費,一路上有好運鏢行這金字招牌,沒有匪徒山賊敢捋虎鬚,但既然王公子發話邀請楊兄弟同行,按規矩也算出一份力,鏢行奉送二十兩銀子辛苦行腳。郝南人滑嘴甜,手腳勤快,楊六郎本意不在此事上,也懶得與他計較。

大野澤數百里蘆葦蕩,一望無際。初冬時分,蘆花已開至尾聲,北風乍起,一片衰白髮須搖曳,滿目蕭瑟。

王臨川長嘆一聲:“一片秋聲入寥廓……”

三個人兩匹馬,曉行夜止。楊六郎本來是徒步而走,王臨川則是遊學而非趕路,所以只是牽馬步行,而郝南因金主王臨川步行,也只好跟著牽馬徒步。午時一個時辰,便尋覓一處背光的之處,王郝二人吃喝歇腳,楊六郎則避開二人,跪伏捲縮在地一聲不響硬扛每日煎熬。

初時王郝二人,對楊六郎不飲不食頗感驚疑,王臨川忍不住開口詢問,楊六郎心底殺機一閃而過,王郝二人當即毛骨悚然,好在楊六郎敷衍說自已練就的是餐霞飲露的仙法,一言蓋過,二人不再敢在此事上開口嘵嘵。

——————————

大野澤匪盜積禍深重。一路上景緻雖好,卻幾無人煙,村莊破壞,田園荒蕪,連野狗都沒遇上一個。偶有幾處有人氣的地方,卻是官兵駐紮的營地。

這山東剿匪指揮使據聞是潘太師昔日的手下肱股,確實武略了得。一上來就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把大野澤周邊的百姓都驅趕離澤百里,粒米不許進澤,沿澤邊每二十里置一哨所,每五十里置一都營,每百里置一廂營,環環相扣,互為通訊支援,結了好一張大網,專等那湖澤中的匪賊自投羅網。還在秋冬氣候乾燥時日,隔三差五,在湖澤邊的上風處點火放煙,看來是有心試驗,待時機成熟了,學那三國時期諸葛亮和陸遜的故事,一把火把幾百裡大野澤燒了,一勞永逸,徹底蕩清大野澤寇氛。把那匪首宋保義唬得坐立不安,便派了人上岸來表示投誠。

可惜,苦心謀劃了數月的投誠招安一事,前不久被人半路截了和,宋保義又要從頭來過,指揮使大人按兵不動,冷眼旁觀,與宋保義心照不宣,只要宋保義的人不上岸,官兵便不入湖,保持微妙的平衡,給足了姓宋的面子。否則,先趁著北風點火,燒他個三日三夜,一邊飲酒烤火,一邊耐心等到大雪飄然而至,湖面結冰厚實了,再四面八方縱兵入湖澤。澤中匪賊,先燒死一半,再冷餓死剩下的一半,就沒幾個腦袋夠底下官兵們搶軍功的了。

一將成名萬骨枯。指揮使大人高高在上,心中運籌篤定,卻苦了大野澤周邊的百姓,被驅趕得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生活困苦尤勝匪患。只是看著官兵明晃晃的刀槍,只能打落牙齒往肚裡咽。曾有本地敢於為民請命的州縣長官,向指揮使面陳百姓困頓情形,指揮使只是笑眯眯嗆了一句:“要不末將撤了屬下兵卒,讓知縣大人來剿匪好麼?”嚇得那州縣大人屁滾尿流連聲謝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