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媒體列舉了老一輩知名導演和年輕一代創造過票房黑馬的“鬼才”導演,當然還有蘇易自己,並一一分析了一大推有的沒的。
最後得出結論,最後可能打破這個紀錄,帶領國產科幻型別片更進一步的最大的可能應該就是蘇易自己。
一時間,蘇易的熱度再次暴漲,瞬間登上熱搜前五。
可見,《超體》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原始碼》內地總票房億,而《超體》則是22億,不到6億的票房提升看起來差距並不大。
但對於華夏電影工業來說,意義絕對翻幾倍。
從《原始碼》到《超體》,代表著華語電影型別片中科幻片終於有了一席之地。
對整個電影圈來說,這是一條新的探索之路。
而對於各大電影公司來說,則是更加看中其對公司品牌的影響力!
要知道,隨著《超體》的票房成功突破22億,國內外各大資本機構對簡單文化集團的估值已經飆升至200億。
《超體》上映僅僅兩個月,簡單文化集團的估值狂飆80億華夏幣,足以讓人眼紅。
而且縱觀這兩部科幻片,根本沒有太大的難度,也沒有太大的特效場面,更沒有誇張的投資,完全是靠著新奇的科幻理論吸人眼球。
一時間,不少的影視公司蜂擁而至,照貓畫虎,迅速立項的電影、網大不下二十多部。
你是毒品滲入體內引起腦域開發,那我就來一個被蚊子咬了一口,激發基因突變,又或是被特殊元素輻射,異變出超能力......
怎麼聽起來像是低配版的蜘蛛俠和神奇四俠?
其實,在去年《原始碼》出來之後,已經有無數的跟風之作接踵而至。
你的場景在火車上,那我就換成飛機上、輪船上來回穿越,甚至人設、背景都一毛一樣。
不過,事實證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多成功,跟風的大多都半死不活。
但是儘管如此,依然阻止不了電影圈跟風的惡習。
當然,電影圈裡不乏具有探索精神且自信的電影人,同樣也有豪賭的投資人。
此時,小鹿傳媒的會議室裡。
“韓總,不知您考慮的怎麼樣?”
滕濤看著眼前的年輕人,使勁忽悠道,“現在國內科幻片的市場已經成熟。
你看《超體》有複雜的情節嗎?沒有!
有大場面的特效嗎?沒有!
就一個所謂的腦與開發的科學幻想的無腦爽片,都能砍下22億的票房。
套用一句網際網路的行話來說,這就是風口啊!”
頂點地址:
移動端: 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