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就可以看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作孽,對後人的影響真是不小。
堂堂諸侯王,堂堂朝廷大臣,說殺就殺。這無論是在東漢,還是曹魏,都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而這在西晉,卻是常態。司馬家族從上到下,都有一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心態。
賈南風家族獨攬大權後,掌權了八年。在這期間,社會比較平靜,諸侯王均被震懾,都不怎麼敢造次。
假如說,賈南風要是有個兒子,八王之亂到這裡可能就結束了,不會有後來的事。
但是,又是但是。賈南風偏偏就沒兒子,並且她還跟當時的太子司馬遹有矛盾。她為了保證自己將來能當上太后,於是就設毒計害死了司馬遹。
結果這一下,諸侯王們高興了。尤其是趙王司馬倫。
因為司馬倫早就看賈南風不爽,並且他也想過過癮,當一把皇帝。所以司馬遹死後,他立即造反,也學賈南風一樣,偽造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誅滅了賈氏一黨。
事後,司馬倫偽造詔書,自封相國,掌握朝政大權。又過了幾個月,司馬倫下偽詔廢黜晉惠帝,將惠帝軟禁於金墉城。他自己則自立為皇帝。
前面反覆強調了,司馬氏家族都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貨色,所以司馬倫一稱帝,形勢立即就不可控了。
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私底下暗通,三王聯合,集體討伐司馬倫。
這一戰,司馬倫一挑三,與三王混戰,死者近十萬多人。最終,司馬論戰敗,被他的侄子侄孫幹掉。
幹掉了司馬倫,三王開始“分蛋糕”。
當中,勢力最大齊王司馬冏因為迎接惠帝司馬衷復位,獲得了最大一塊蛋糕。他不僅出任了大司馬(相當於軍隊總司令),而且還掌握了朝政大權。
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見此,非常的不滿。然後兩人就合計,二度造反,並拉上了長沙王司馬乂入夥。
司馬顒、司馬穎、司馬乂合軍後,集體殺向司馬冏。司馬冏軍不敵,最終戰敗。司馬冏其黨羽,全部被誅滅。
誅滅了司馬冏黨羽後,司馬乂獨攬大權。而司馬顒、司馬穎因為又沒撈到實惠,便三度翻臉。這一次,他們沒拉攏新人入夥。而是直接集中了27萬大軍起兵,討伐司馬乂。
司馬乂當然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即調集兵馬反擊。三王在京城洛陽城下混戰,打得是三敗俱傷。
就在三王混戰時,一直默默無聞的東海王司馬越見有機可乘,便勾結禁軍將領,在夜裡活捉了司馬乂,將其交給了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處理。
最後,司馬乂被處死。其黨羽被誅滅。成都王司馬穎事不過三,終於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輔政大臣的寶座。
他一入洛陽,就給自己增加封地,足足增加了二十郡的封地。加完封地後,他嫌洛陽不夠安全,害怕重蹈司馬冏、司馬乂覆轍,便立即返回了自己的封地鄴城。在鄴城遙控洛陽朝廷。
司馬穎溜了,然後他居然還想遙控朝政。同為造反功臣的司馬越和司馬顒當然很不滿。
於是,這倆人就一合計,決定打司馬穎。
具體的策略就是司馬越先上,司馬顒隨後帶大軍跟進。
不過司馬越出兵後,司馬顒卻玩花招,沒有跟進。這就導致司馬越孤軍深入,被司馬穎打得大敗虧輸。不僅十萬大軍沒了,就連晉惠帝也被司馬穎搶去。
至於司馬顒,他趁司馬越與司馬穎交戰,狗咬狗的時候,偷偷佔領洛陽。
司馬越眼見老家被端了,後面又有司馬穎的追兵,一著急就徹底沒了底線,命令自己的弟弟司馬騰勾結胡人,引烏丸、羯等胡人入關,對抗司馬穎。
這一舉動,直接導致胡人入關。請神容易送神難,為後來五胡之亂埋下了禍根。
司馬騰引胡人入關後,與司馬穎派來大軍展開混戰。胡人善戰,一戰就把司馬穎的軍隊打的全軍覆沒。
司馬穎被嚇尿了,他一面連夜逃跑,一面派麾下大將劉淵(匈奴人)去匈奴部搬救兵。
在他看來,司馬騰那孫子能裡通賣國,自己當然也可以。
然而,司馬穎看走了眼。劉淵雄才大略,早看穿了司馬氏一族的無能與腐敗。所以他回到匈奴老家後,直接就起兵造反了。
司馬穎左等劉淵不來,想逃跑,又被守株待兔的司馬顒攔住去路。他見無路可逃,便把晉惠帝這個橡皮圖章送給司馬顒。然後他自己逃亡到了范陽王司馬虓處避難。
司馬越見司馬顒搶到了晉惠帝,很不滿。自己在前面拼命,這小子撿便宜。便隔空嘲諷司馬顒無能,只是個縮頭烏龜。司馬顒本想召司馬越進京組建聯合政府的。但聽說司馬越居然敢罵自己,就起兵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