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苟。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餘,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並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後,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誇讚許久。
周彥離開後,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並且極為孝順,日後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讚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後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捨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瞭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裡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麼,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後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說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願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衝衝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裡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啊!”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麼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願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麼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婚後,二人舉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幹。
七天後,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並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後,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後,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後,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麼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後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柺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