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卻說那夜石白與青君分別後,趁著月色昏暗,從紫虛宮的後門逃出來。
他已如驚弓之鳥,漏網之魚,哪分得清南北東西?只管連奔帶跑,沒跑出多遠,被一條深澗攔住去路。
那條深澗上生著一棵怪樹,樹從根部一分為二,一半直立生長,一半橫在山澗上,變成了一座獨木橋。木頭溼滑,稍有不慎就會跌入深澗。
石白戰戰慄慄地走過獨木橋,前面是個山嶺,遍佈荊棘薜蘿,四下無路。他一邊用劍清理荊棘薜蘿,一邊往前走,走出二三里,見荊棘叢裡露出一排參差不齊的石級小徑,蜿蜒曲折,向山下延伸。
這條小徑荊棘塞道,不易發覺,說不定就是下山的路。他心中大喜,用劍開道,沿著石級走下去,走到半山腰,石級已走到盡頭。前面是兩面山壁夾峙,頭上只有一線青天,身下是一條峽谷,他發現自己身處絕地。
只見旁邊有個三四尺寬的山洞,一面山壁上依稀可見三個斑駁的大字——紫虛洞。
李石白走了進去,洞裡並不深邃,約有四五十步,裡面有個神壇,供奉著一尊青銅神像,那神像眉目清秀,儀態端方,頭綰牛心髮髻,手拿麈尾拂塵,是個年輕的女道士。
神壇上懸掛著帷幔,兩旁有一幅對聯:上聯是:道生於無,潛眾靈而莫測;下聯是:神凝於虛,妙萬變而無方。
石白方知這是魏夫人魏華存的道場。這裡人跡罕至,上不接天,下不著地,倒是個清修悟道的好地方。
魏夫人是百姓心中的女神仙,備受尊崇。石白走到神壇前,跪在地上,朝魏夫人的神像拜了四拜。因見神像上落滿了灰塵,便走上神壇用衣袖拂拭。
他爬高上低,不知碰到了哪裡,忽聽神像背後驟然開啟,取下神壇上的萬年燈照明,見裡面十分晦暗,似乎藏著什麼東西。探手一摸,摸到一個油布包,開啟來看,見裡面包裹著一本書和一幅卷軸。
那本書的藍色封皮上有三個篆字,筆畫不多,不難辨認,是《上清經》。翻開封皮,只見卷首寫道:“華存昔潛心學道,遇清虛真人,授我寶經三十一卷,餘誦經習行,以成真人。此書品目尊嚴,為諸經之首,當傳後世有緣之人。得此書者,應擇一靜室而居,謹守明法,秘不外傳,讀之萬遍,即可成道。倘有洩我書者,身為下鬼,族及一門。”
石白看到最後一行字,打了個寒噤,合上書暗想:華存是魏夫人的芳名,為表恭敬,應當避諱,這本書應該改名叫《魏夫人書》才更妥帖。
他又開啟那幅卷軸,見上首寫道:三才劍法總綱——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下面是劍法圖譜和詳解:三才劍分天、地、人三個法門,每個法門都有六十四個招式,由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演化而成,無論賢愚、男女、老幼皆可習練。凡習練此劍法者,需先通曉先天六十四卦,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石白不懂武功,見這劍法圖譜恍惚不定,晦暗不明,不知從何練起。
又見下面有一行小字註解: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三才劍法與道法相通,初學者須知此要旨,方能有所進境。
再往下看又是一行字:世人需當謹記:學道為上,武功為下,切勿捨本逐末。
石白不通易學,也不懂先天六十四卦,看到這句話十分贊同,不再去琢磨那套劍法,把卷軸和書都收了起來。
突然從書裡掉出一封信,信封上寫道:紫虛元君魏夫人親啟。信封火漆完好,只是邊角已經殘破,裡面字跡漏了出來。
石白好奇,攤開來看,只見信中寫道:夫人臺鑒,囊者幸蒙傳授《黃庭》,受益匪淺。近聞夫人避亂懷州,卜居太行,與茂林佳木為伍,同糜鹿和鳴。江湖上有宵小之輩冒認夫人弟子之名,私立紫虛宮,令入門弟子,納百條臘肉作為束脩。此中貪賄之弊,蔚然成風,百姓戲稱其為臘肉教。聽憑此等宵小任意妄為,恐有損夫人令名。在下已誅其首惡,號令於城門示眾,以報夫人之恩。雖有越俎代庖之嫌,亦無暇顧及。”
落款是:隴西居士林木梵天敬上。
石白看完信,方知紫虛宮是一群江湖上的旁門左道之士,他們冒認魏夫人的徒子徒孫,抬高身價,騙香火錢。那個被誅殺的首惡,可能是天目道人的師祖。
他突然想起和崔青君約好在子房湖相見,不便多耽擱,遂將卷軸和書信用油布包好,放入懷中,對魏夫人的神像又拜了四拜,方才走出紫虛洞來。
此處是個絕地,沒有下山的路。岩石滑不溜手,亦無法攀巖。今日困於絕地,莫非天要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