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太行山南麓,有一座山。山勢奇偉,松柏森然,山間常年雲霧繚繞,因而被叫做雲臺山。
山的東面有一處數百丈高的岩石,上有數條清泉,泉水叮叮咚咚,宛如音樂一般悅耳。
清泉順流而下,生成數條瀑布,濺玉噴珠,蔚為壯觀。瀑布邊時常可見一群野生獼猴玩耍嬉戲,好不逍遙自在。
倘若遊人游到此地,停佇山間,遙看群山,屹立在巉巖峭壁之中那座最高的山峰便是茱萸峰。
茱萸峰常年隱沒在山嵐之中,嵐氣與叢林相接,遠遠望去,像一扇天然的屏風,託天地造化之功,正是個遊玩的好所在。
這天已是八月仲秋時節,山腳下有個天然的大花圃,花圃中開滿山菊,簇簇攢攢,好不熱鬧。
忽聽鸞鈴響動,一匹青驄馬正朝著茱萸峰的方向飛奔而來,馬上是個妙齡少女,身著一襲蔥白衫裙,顧盼煒如,神采飛揚。
她坐下那匹青驄,青白相間,四蹄翻飛,踩著花徑而過,一路芳香四溢,引來幾隻蝴蝶縈繞著馬蹄翩翩飛舞。
這匹青驄腳力甚健,行走山路,比尋常馬利落許多。
那少女忽然放慢腳程,按轡徐行,她並不急著趕路,只是遊目四顧,見山腰裡生長著一片紅樹林,樹上結滿了一串串紅殷殷的果實,宛如紅豆一般,一時興起,唱起一支樂府民歌,只聽歌聲盈盈:“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那少女唱了一段,便幽幽嘆道:“唉!詞曲雖好,只可惜誰解詞中意?誰憐曲中人?”
這少女約摸十七八歲,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此時卻神情鬱郁,眉黛間似有滿腹心事。少女心事,總是多愁善感,難以捉摸的。
她天性活潑好動,喜歡冒險,在家鄉的時候,就常聽人說太行八陘雄奇壯美,艱險難行,於是便下決心要走遍太行八陘。
她挑了個天朗氣清的日子,便單人匹馬上路,這一日穿過白陘古道,徑往南去,到了雲臺山地界,被那裡的風景所吸引,放慢了腳步。
她忽然諮嗟一嘆,又娓娓唱道:“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一曲未唱畢,忽聽身後有人拊掌叫好:“妙極!妙極!好美妙的歌聲。”
那少女只顧忘情而歌,全然不覺身後有人。她柳眉倒豎,怪道:“是誰在偷聽本姑娘唱歌?”
她轉身回頭,只見身後有個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衣冠楚楚,騎一匹黃驃馬。少年催馬走近,輕輕一揖,訕笑道:“天緣湊巧,在下路過此地,偶然聽到姑娘仙音,由衷地擊節叫好,實非有意偷聽,還請姑娘見諒。”
那少女只恐心事被人看穿,臉色一沉,問道:“你說好,請問好在哪裡?”
少年侃侃談道:“古人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姑娘音色柔美,洋洋盈耳,婉轉低徊,依在下看:並不輸於東周時期的秦青、韓娥。”
少女聽到有人稱讚自己,心中得意,卻佯裝鎮靜,詰問:“哼,難不成你聽過秦青、韓娥唱歌?”
那少年心想:“這人真會抬槓,秦青、韓娥是周朝時的人物,他們早已作古多年,只怕屍骨都化灰了,我怎能聽過他們唱歌?”
他微笑道:“在下曾聽先生講過‘薛譚學謳’和‘韓娥善歌’的故事,知道他二人琴藝高超,有琴曲傳世,雖未見過其人,但神交已久。”
那少女聽他說話酸腐,見他戴萬字頭巾,著寬袍大袖,像個白面書生,心道:“原來是個喜歡掉書袋的書呆子。”
山谷裡流淌著幾條小溪,溪水潺潺匯入一個大湖,湖面平滑如一面鏡子。湖邊立著一塊石碣,碣上有三個大字:子房湖。據說興漢名臣張良輔佐劉邦奪取天下後,功成身退,曾在湖邊隱居,“子房湖”便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