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拾川的辦公桌上零零散散放著一摞資料,“目前短影片廣告在平臺的試水還算成功,投放三天已經超過了破千萬的點選,商品的轉化率甚至超過了該品牌請的代言人拍攝的傳統廣告。”
“今天我也在平臺看過了廣告,構思的確新穎巧妙。但是整個故事性是佔了大頭,這一塊的付費率我認為是存在偶然因素的,並不是所有的短影片廣告都可以產生這麼好的效果,本子是關鍵。不過我不明白,這個跟電商推广部有什麼關係。”陳念安翻看著面前的材料,“實際上,你提到的電商推廣我們也一直在做,是跟宣傳合併的。現在單獨把它拎出來,主要從事的業務和電商部以及宣傳部,又有什麼關係。”
“我想讓你關注的,是銷售產業隨著網際網路發展所帶來的變化。短影片之所以越來越紅,足以說明現在人的生活已經趨於碎片化,如何讓我們的產品和短影片結合,做出一個有別於廣告但又接近廣告,有別於電商但本質又是電商的東西出來,這個才是創新。”陸拾川點了點桌子,“我之前給你提供過一摞資料,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認真翻看過裡面的內容。現在國外很多地方,包括我們國內一些頭部mc
的經驗已經逐漸摒棄了傳統電商的銷售模式,將所謂的助農直播,灌之以文化的內涵,推向了更高的平臺。”
“我可以舉個例子,《舌尖上的中國》拍攝之後,很多人都去攤位打卡,拉動了相關小吃的發展。促使年輕人去推薦的店鋪打卡的不僅是食物本身,更是它所展現的形式足夠吸引年輕人,它實際上是一種文化概念在做支撐。我之前和你提過,農產品本身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如何讓它變成一種文化,這個才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找尋的意義。而我想讓你做的,就是這個工作。”
陳念安低頭翻看著陸拾川給的這些資料,思路越來越開闊,概念也越來越清晰。
陳宇宴到底有什麼?
帥氣卻又淳樸的外表,接地氣的出身背景,對世界抱有好奇的靈氣。
陸拾川也好,張璽也罷,他們都讓她再深挖陳宇宴的優勢,他們都覺得陳宇宴的潛力不僅於此。
陳念安眼睛一亮,“所以開啟這扇文化之門的,可以是陳宇宴。為什麼他的短影片被無數人點選,他在田間進行五穀雜糧科普的影片被人瘋轉,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在田野,在鄉間,在萬家燈火,在高樓萬丈,陳宇宴應該走出去,帶著鏡頭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外型好、有親和力,確實不止可以做直播。”
***
陸拾川為陳念安搭建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這也意味著,陳念安和傳統的直播行業發展路徑發生了轉移,開始走向了一條新的探索道路。
就在陳念安“高升”成為新部門經理的當天,嚴珩找到了陳念安。
“許小星和公司解約了。”
沒想到嚴珩找自己,開篇就說了這句話,但她更沒想到的,是許小星的二度解約。
“怎麼突然解約,不是做的還不錯?”
“一隻電商”自從挖走許小星之後,一直在流量傾斜,現在整個公司除了許小星其餘的主播幾乎賺不到什麼利潤。當然,陳念安側面打聽過當時“一隻電商”的合同,雖然酬勞豐厚,但是制約條款也不少。
“她想自己單獨成立工作室,賠了高價違約金。”
陳念安無法理解,“現在你們‘一隻電商’不是她一家獨大,出去做工作室的意義是什麼。”
嚴珩苦笑,“不是每個人看得都像你這麼透徹。”
許小星總認為公司禁錮了她個人的發展認為,一個人單幹能吃更多的利,但走得太遠反而忘記了最初單槍匹馬的艱難,忘記了團隊的重要性。
不過,許小星一直是這樣的人,有野心、有理想、做事果斷,在這點上,她比陳念安這個總是捨不得舊情的人要乾脆利落的多。
陳念安不想評判許小星的行為,倒是許小星這麼一走,陳念安對嚴珩多了幾分同情,“現在你們還剩下多少主播?”
“沒多少,現在正在重新培養。許小星帶走了一些資源,不過這個我倒是不擔心,大多數的貨商都是跟我們公司持有長期合作的合同,小星那邊拿走的都是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