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徐霞客遊記> 第12章 閩遊日記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章 閩遊日記前 (2 / 2)

拾級上達洞頂,則穹崖削天,左右若青玉赬chēng紅色膚,實出張公所未備。下山即為田塍。四山環鎖,水出無路,汩然中墜,蓋即洞間之流、此所從入也。復登山半,過明臺庵。

庵僧曰:“是山石骨稜厲,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雲態,苦為草樹所翳,故遊者知洞而不知峰。”遂導餘上拾鳥道,下披蒙茸,得星窟焉。三面削壁叢懸,下墜數丈。窟旁有野橘三株,垂實累累。從山腰右轉一二里,忽兩山交脊處,棘翳四塞,中有石磴齒齒,縈迴於懸崖夾石間。仰望峰頂,一筍森森獨秀。

遂由洞後穹崖之上,再歷石門,下浴庵中,宿焉。

二十一日仍至將樂南門,取永安道。

二十四日始至永安,舟奴猶未至。

二十五日坐待奴於永安旅舍。

乃市順昌酒,浮白飲酒樓下。忽呼聲不絕,則延平奴也。遂定明日早行計。

二十六日循城溯溪,東南二十里,轉而南二十五里,登大洩嶺,岧嶢tiāoyáo高峻行雲霧中。如是十五里,得平阪,曰林田。時方下午,雨大,竟止。林田有兩溪自南來,東渾赤如血,西則一川含綠,至此合流。

二十七日溯赤溪行。久之,舍赤溪,溯澄溪。共二十里,渡坑源上下橋,登馬山嶺。轉上轉高,霧亦轉重,正如昨登大洩嶺時也。五里,透穿過其巔,為寧洋界。下五里,飯於嶺頭。時旭日將中,萬峰若引鏡照面。回望上嶺,已不可睹,而下方眾岫駢列,無不獻形履下。蓋馬山絕頂,峰巒自相虧蔽,至此始廓然為南標。詢之土人,寧洋未設縣時,此猶屬永安;今則嶺北水俱北者屬延平,嶺南水俱南者屬漳州。

隨山奠川,固當如此建置也。其地南去寧洋三十里,西為本郡之龍巖,東為延平之大田雲。下山十里,始從坑行。渡溪橋而南,大溪遂東去。

逾嶺,復隨西來小溪南行,二十里,抵寧洋東郭。

繞城北而西,則前大溪經城南來,恰與小溪會,始勝舟。

二十八日將南下,傳盜警,舟不發者兩日。

四月初一日平明,舟始前,溪從山峽中懸流南下。十餘里,一峰突而西,橫絕溪間,水避而西,復從東折,勢如建瓴意即水勢忽而暢,曰石嘴灘。亂石叢立,中開一門,僅容舟。

舟從門墜,高下丈餘,餘勢屈曲,復高下數丈,較之黯淡諸灘,大小雖殊懸,險更倍之也。

眾舟至此,俱鱗次以下。每下一舟,舟中人登岸,共以纜前後倒曳之,須時乃放。過此,山峽危逼,復嶂插天,曲折破壁而下,真如劈翠穿雲也。三十里,過館頭,為漳平界。

一峰又**,流復環東西折,曰溜水灘。峰連嶂合,飛濤一縷,直舟從雲漢,身挾龍湫矣。

已而山勢少開,二十餘里,為石壁灘。

其石自南而突,與流相扼,流不為卻,搗擊之勢,險與石嘴、溜水而三也。下此,有溪自東北來合;再下,夾溪復至東北來合,溪流遂大,勢亦平。又東二十里,則漳平縣也。

寧洋之溪,懸溜迅急,十倍建溪。

蓋浦城至閩安入海,八百餘里,寧洋至海澄入海,止三百餘里,程愈迫則流愈急。

況梨嶺下至延平,不及五百里,而延平上至馬嶺,不及四百而峻,是二嶺之高伯仲也。其高既均,而入海則減,雷轟入地之險,宜詠於此。

初二日下華封舟。行數里,山勢複合,重灘疊溜,若建溪之太平、黯淡者,不勝數也。六十里,抵華封,北溪至此皆從石脊懸瀉,舟楫不能過,遂舍舟逾嶺。凡水惟濫觴發源之始,不能浮槎竹筏,若既通,而下流反阻者,止黃河之三門集津,舟不能上下。然漢、唐挽漕水道,纜跡猶存;未若華封,自古及今,竟無問津之時。擬沿流窮其險處,而居人惟知逾嶺,無能為導。

初三日登嶺,十里至嶺巔,則溪水復自西來,下循山麓,俯瞰只一衣帶水耳。又五里,則隤墜落然直下,又二里,抵溪。舟行八十里,至西溪。西南陸行三十里,即漳郡;順流東南二十里,為江東渡,乃興、泉東來驛道也;又順流六十里,則出海澄入海焉。

初四日輿行二十里,入漳之北門。訪叔司理,則署印南靖,去郡三十里。遂雨中出南門,下夜船往南靖。

初五日曉達南靖,以溯流迂曲也。溪自南平來,到南靖六十里,勢於西溪同其浩蕩,經漳郡南門,亦至海澄入海。

不知漳之得名,兩溪誰執牛耳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