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彝山亦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縣城南15公里處,為海拔600米左右的一片低山,方圓60公里,有36峰佈列在武彝溪兩岸。溪水清碧,浪環九曲。乘竹筏遊溪,可兼覽山水之勝。
徐霞客遊覽黃山後,即入福建崇安,開始了他的武彝之遊。
武彝山為福建著名風景區,雖無特別的高峰,但山中奇景甚多,特別是武彝溪兩岸,除了有自然天成的石峰澗水外,還有懸棺這一人文景觀,記中所記之“架壑舟”即是船形懸棺。
徐霞客先是乘船沿溪而遊,記敘了武彝山中36峰中之大部分山峰。
其記以溪水回曲為線索,幾乎每曲都有不同景觀,然後登陸從山中行,對山中寺廟以及飛瀑林木都一一歷盡,遊記語言徐緩自然,行筆正如慢水行舟,十分舒暢。但本記似乎並無濃墨重彩之處,大概因其景色難分高下,難以取捨所致。
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616年),這是徐霞客遊蕪山後入閩遊的時間出崇安南門,覓舟。西北一溪自分水關,東北一溪自溫嶺關,合注於縣南,通郡省而入海。順流三十里,見溪邊一峰橫欹,一峰獨聳。
餘吒而矚目感到吃驚而注目凝望,則欹者幔亭峰,聳者大王峰也。峰南一溪,東向而入大溪者,即武彝溪也。衝祐宮傍峰臨溪。餘欲先抵九曲,然後順流探歷,遂舍宮不登,逆流而進。流甚駛,舟子跣行光著腳走路溪間以挽舟。
第一曲,右為幔亭峰、大王峰,左為獅子峰、觀音巖。而溪右之瀕水者曰水光石,上題刻殆dài幾乎遍。二曲之右為鐵板嶂、翰墨巖,左為兜鍪móu峰、玉女峰。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間有三孔,作“品”字狀。三曲右為會仙岩,左為小藏峰、大藏峰。大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數孔,亂插木板如機杼。
一小舟斜架穴口木末,號曰“架壑舟”。四曲右為釣魚臺、希真巖,左為雞棲巖、晏仙岩。雞棲巖半有洞,外隘狹窄中宏,橫插木板,宛然塒儏shījié恰似雞巢中雞棲小木樁。
下一潭深碧,為臥龍潭。其右大隱屏、接筍峰,左更衣臺、天柱峰者,五曲也。文公書院正在大隱屏下。抵六曲,右為仙掌巖、天遊峰,左為晚對峰、響聲巖。回望隱屏、天遊之間,危梯飛閣懸其上,不勝神往。而舟亦以溜急不得進,還泊曹家石。
登陸入雲窩,排雲穿石,俱從亂崖中宛轉得路。窩後即接筍峰。峰駢pián並列附於大隱屏,其腰橫兩截痕,故曰“接筍”。循其側石隘,躋磴數層,四山環翠,中留隙地如掌者,為茶洞。洞口由西入,口南為接筍峰,口北為仙掌巖。仙掌之東為天遊,天遊之南為大隱屏。諸峰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巖更為奇矯也。從其中攀躋登隱屏,至絕壁處,懸大木為梯,貼壁直豎雲間。
梯凡三接,級共八十一。級盡,有鐵索橫系山腰,下鑿坎受足。
攀索轉峰而西,夾壁中有岡介其間,若垂尾,鑿磴以登,即隱屏頂也。
有亭有竹,四面懸崖,憑空下眺,真仙凡夐xiòng遠隔。仍懸梯下,至茶洞。仰視所登之處,嶄然在雲漢。
隘口北崖即仙掌巖。
巖壁屹立雄展,中有斑痕如人掌,長盈丈者數十行。循巖北上至嶺,落照侵松,山光水曲,並加入覽。南轉,行夾谷中。谷盡,忽透出峰頭,三面壁立,有亭踞其首,即天遊峰矣。是峰處九曲之中,不臨溪,而九曲之溪三面環之。東望為大王峰,而一曲至三曲之溪環之。南望為更衣臺,南之近者,則大隱屏諸峰也,四曲至六曲之溪環之。西望為三教峰,西之近者,則天壺諸峰也,七曲至九曲之溪環之。惟北向無溪,而山從水簾諸山層疊而來,至此中懸。其前之俯而瞰者,即茶洞也。自茶洞仰眺,但見絕壁幹霄,泉從側間瀉下,初不知其上有峰可憩qì休息。
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立臺上,望落日半規,遠近峰巒,青紫萬狀。臺後為天遊觀。亟辭去,抵舟已入暝矣。
二十二日登涯,辭仙掌而西。餘所循者,乃溪之右涯,其隔溪則左涯也。第七曲右為三仰峰、天壺峰,左為城高巖。
三仰之下為小桃源,崩崖堆錯,外成石門。
由門傴僂而入,有地一區,四山環繞,中有平畦qí曲澗,圍以蒼松翠竹,雞聲人語,俱在翠微中。出門而西,即為北廊巖,巖頂即為天壺峰。
其對岸之城高巖矗然獨上,四旁峭削如城。
巖頂有庵,亦懸梯可登,以隔溪不及也。第八曲右為鼓樓巖、鼓子巖,左為大廩石、海蚱zhà石。餘過鼓樓巖之西,折而北行塢中,攀援上峰頂,兩石兀立如鼓,鼓子巖也。巖高亙亦如城,巖下深坳一帶如廊,架屋橫欄其內,曰鼓子庵。仰望巖上,亂穴中多木板橫插。轉巖之後,壁間一洞更深敞,曰吳公洞。洞下梯已毀,不能登。
望三教峰而趨,緣山越磴,深木蓊蓯wěngcōng其上。抵峰,有亭綴其旁,可東眺鼓樓、鼓子諸勝。山頭三峰,石骨挺然並矗。從石罅間躡磴而升,傍崖得一亭。穿亭入石門,兩崖夾峙,壁立參天,中通一線、上下尺餘,人行其間,毛骨陰悚。蓋三峰攢立,此其兩峰之罅;其側尚有兩罅,無此整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