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孩子進了學,家裡就變得冷冷清清,院裡不是豬叫,就是雞叫,要麼就是樹上的知鳥在叫。季大年自從熟練運用了柺杖後,天一亮,就和王氏到處閒逛,不到吃飯的時間也見不到人。
陸小夕躺在空間裡閒的蛋疼,如今,陸小夕不缺錢了,賺錢的辦法反而一個又一個的冒出來,不過,陸小夕實在是懶,銀子夠用,能不折騰就不折騰,實在閒的沒事,就去打理自己的空間,空間裡也沒什麼好做的了,就只能閒的蛋疼。
前幾月,陸小夕就在空間裡,分割槽種下了自己愛吃的水果和蔬菜,果樹在陸小夕技能的加持下已經長得很高了,有些藤曼的植物已經開始結了果,只等過些日子成熟了就能採摘。
年前種好的人參也存活了下來,只是這貨長的及慢,知道它活著,陸小夕也就不想去管它。
空間的另一邊,陸小夕幾個月前種的辣椒也長好了,現在,陸小夕只想把辣椒給移出來。沒有辣椒的食物,是沒有靈魂的。
陸小夕雖然不是吃貨,可天天清湯寡水的,吃多了也膩得慌。日子還長,不能將就。
要種辣椒,就不能沒地,打定主意,陸小夕就去拖季大年教她開墾荒地,她準備把房子旁邊的地開出來,種辣椒和一些日常所需的小蔬菜。
季大年見自家女兒臉不紅,氣不喘,就把地給弄好了,也是心驚:
這片地臨近河邊,石頭多,且大,要種莊家,要麼就要把石頭清理出去,要麼就要把石頭敲碎,總之,光要整理出來,沒有幾個漢子花幾天功夫是不行的,如今自家女兒一個人就開墾好了,哪鋤頭,哪鐵錘,揮的都不帶停,一錘子下去,石頭就碎成了渣,真不愧是自家的女兒,可惜了!季大年直搖頭,這膀子力氣,要是個兒子就好了。
陸小夕哪裡知道季大年的想法,只憋著一口氣,想把辣椒移出來。等有了辣椒,就有了蘸水,可以炒肥腸,可以吃火鍋、吃小龍蝦……此時的陸小夕,滿腦子都是吃。
有了好吃的,就能慢慢的熬日子,等日子到了,孩子大了,任務也就完成了。
冬去秋來,一晃眼,又是幾年,這年的陸小夕已經16歲,二丫也有了15歲,三丫也有了13歲,女孩子,永遠都逃不開婚姻的話題。
這些年,王氏有了銀簪,也沒能攀上茶館裡的貴婦人,眼看著女兒越來越大,王氏也急的吃不香,睡不好。
家裡三個女兒,大女兒力氣大,能吃苦,一口氣就能耕二里地,還會賺錢;二女兒和三女兒不但知書達理,還勤快,又做的一手好菜。
王氏覺得,放眼正片村子,就沒有比自家女兒還好的姑娘了。用二丫和三丫的話來說,就是:騎著馬都追不上。這麼好的姑娘,當妃子娘娘都使得,怎麼能便宜了那些傻呼呼的泥漢子?
當然,當妃子娘娘,都是王氏一廂情願的往自家女兒臉上貼金罷了,在村裡人看來,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她們覺得,季大年家兩個讀書的丫頭嬌滴滴的,娶回來怕是提個水都費勁。
大女兒還有些優點,力氣大,幹活快,不輸給男人,可就是太懶太饞,一天到晚閒在家裡,自家的地也不種,也不做飯,每天睡到日上三竿,還要押著兩個妹妹空了給她做好吃的。
聽說季家二嬸兒說,季家的兩兒子也要伺候著她,好幾次去她們家的時候,就看見兩個半大的男孩子拿個碗,坐在旁邊幫她剝瓜子,季大年也不管管,這樣的女娃娶回家,連個尊卑都沒有了,還不翻了天?
一時間,季大年家三個丫頭被村人說的一無是處,也只有樣貌還算有些可取之處了。
這些得罪人的話,村裡人是不當著季大年夫婦說的,畢竟,季大年家是肉眼可見的富起來了,聽說前段時間還買了好幾畝地。季大年也不是個小氣的,這些年,季老二和季老三兩家靠著季大年,都陸續修了大房子,房子雖比不得季大年家,可和周圍的房子比起來,哪就好太多了。
看在季大年人還大方的份上,做親家應該也不錯,儘管他家的三個女兒有些不如人意,可多帶些嫁妝,也是可行的,想到這一好處,去季大年家說媒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這些人中,最奇葩的,就是村裡的幾個懶漢無賴,這幾人,連媒婆錢都沒捨得花,帶著自家的親戚,提幾個野果子,就上門了,說要求娶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