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他從沒有想過君王與國家的差別,然而聽完之前天幕的講述他才恍然發覺君王並不等於國家。
如果君王昏庸,他還要依舊遵從他們的一切旨意嗎?
見到王忠嗣的神情有所松動,李光弼立刻再接再厲。
“將軍,大家都不想坐以待斃,如今高仙芝高將軍,哥舒翰將軍都不願就這麼被召回京。陛下已經年老,精神不濟,既然他不想再管理國家,不如我們就徹底遂了他的心意。況且他認定你支援太子,怎麼解釋也解釋不清,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王忠嗣猛地睜大眼睛,很是有些不可置信。
他顫抖著唇道,“你怎麼知道高仙芝和哥舒翰他們的想法?難不成你們……”
李光弼卻是毫不避諱地承認了,“將軍,不是誰都像您那樣心甘情願為陛下赴死,原本的歷史裡他們忠心耿耿結果慘死,難道他們要繼續坐以待斃嗎?況且現在陛下已經想提前動手了!”
王忠嗣很想呵斥李光弼這是造反,但他想到天幕中這兩位將軍的未來卻又是什麼都說不出來。
況且哪怕是他自己,雖然並不怕死,但是也會想自己如果真的就這麼死了,到底值不值得。
罷了罷了!他就賭那麼一次,說不準他們真能為大唐百姓爭得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況且大唐“父慈子孝”是傳統,哪個皇帝上位沒有經歷過血腥的政變呢?
如果能成功,他一定會勸太子李亨善待聖人,也算全了當他養育自己的情分。
這般想著,他閉上眼,然後下定決心道,“行吧,本將就拼這麼一回!”
南宋,紹興十年,嶽飛看著皇帝趙構讓他撤軍的十二道金牌,心中滿是憤懣與不解。
此時他們身處朱仙鎮,距離開封只有四十公裡,甚至站在高處就已經能望到開封。
再此時宋軍將士士氣高漲,金兵計程車氣很是低落,嶽飛相信只要出戰就能擊退金兵收回故都開封。
而後若是以開封為根據地,之後收複北方的故土也是大有可圖。
嶽飛以為皇帝趙構哪怕是懼怕戰爭不想打仗,應當也不會在大宋佔據上風時撤兵,然後他便等到了皇帝撤兵的旨意。
他自是無法理解,連忙上書說明利害關系,若是這次撤兵,之後恐怕再難打到開封城下了。
然而縱使他情真意切,第二天等到的卻是更加嚴厲的撤軍命令,足足12道金牌!
此地距離臨安有兩千餘裡地,他昨日的奏章不可能已經送到了皇帝手中,然而這十二道金牌已經表明了趙構讓他撤兵的決心,遠不是他能說動的。
若是以往,他縱使心中有再多的不甘願,恐怕也會依照命令撤軍,畢竟忠君愛國是他一直以來接受到的教育。
然而此刻他看向天幕喃喃自語,“原來愛國可以不等於忠君,這個國家也可以不是皇帝的天下,那我是不是應當對百姓負責,而不是萬事依照皇帝命令列事。”
大概是心中本就不甘,再加上天幕這段時間帶來的觸動,嶽飛終於下定決心。
他對著將士們下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刻攻城,絕不撤軍,等到戰事結束,收回故土,本將親自向皇上解釋。”
隨著一聲令下,軍營內爆發出激烈的歡呼聲。
不少將士更是激動得淚流滿面,這一刻他們已經等得太久,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