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定陵挖掘與萬歷
一開始看著這條彈幕, 姜宛只以為這是誰的惡作劇,畢竟她這個直播間全都是愛spay的人。
她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個名稱應該是一個網路鑒寶大v, 當然姜宛不會覺得這個賬號是真號, 她估摸著應該是哪個無聊網友搞的高仿號,不然怎麼可能進她這個與古玩毫無關系的直播間?
姜宛好笑地擺擺手道, “這位網友你就別瞎說了, 這怎麼可能是真的?真的還在博物館裡藏著呢, 你可別真忽悠我以為我什麼都不懂。”
為了證明自己真的還懂點行,姜宛回想了一圈自己從前看過的報道道, “現存明代鳳冠應該有4頂, 分別是孝靖皇後的三龍二鳳冠和十二龍九鳳冠,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和明十三陵博物館,另兩頂則是孝端皇後的九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 兩頂都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四頂鳳冠都是1958年出土於明定陵。”
“說起定陵, 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定陵是我國唯一主動發掘的皇陵,同時也是我們考古史沉重的教訓。”
“1955年, 我國著名的明史研究學家, 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吳晗向□□發出一封報告,為瞭解開明朝歷史上的疑團, 希望能發掘長陵, 長陵即永樂大帝朱棣的皇陵, 也是當時明十三陵中儲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陵墓。最終□□同意了這個請求,然而考古隊找了許久也沒有找到長陵的入口,便決定另找一處小一點的皇陵練練手,當時正好定陵寶城上的城磚有部分塌陷, 出現了裂縫,露出了墓道口,於是乎考古隊便定下了定陵。”
“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珍寶,其中就包括這四頂鳳冠。然而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和保護意識都不夠,許多價值連城的寶物因為突然接觸到了空氣在大家面前損毀,特別是絲織品、木製品以及書籍等等。比如萬歷的龍袍就因為氧化變黑再也無法修複。而當時周圍的村民也毫無文物保護的意識,甚至將出土的絲綢等物帶回家捆家中籬笆,甚至還將萬歷皇帝的棺木當成取暖的柴火。”
“然而定陵的災難還不僅於此,特殊時期定陵的諸多文物更是被當成牛鬼蛇神批鬥,萬歷皇帝和兩個皇後的屍骨都被毀壞殆盡。”
“所以正因為這個教訓太過慘痛,於是這之後便下令除非是墓葬受到破壞才能夠搶救性挖掘。”
明洪武,朱元璋氣得眼睛都紅了。
什麼他們老朱家的皇陵被人盜了?!真是可惡!什麼考古,冠冕堂皇的話一大堆!其實不就是覬覦他們皇陵裡的寶貝嘛!
當然他最擔心的還是他自己的皇陵,該不會也被那些人挖了吧?
直到聽見姜宛提到後世的政府下令不再主動挖掘皇陵,朱元璋才大鬆了口氣,還好,看來他的陵墓沒有被挖。
明萬歷十五年,時年25歲的朱翊鈞已經命人修建自己的皇陵三年有餘。
他本就身體不好,此時聽見自己死後皇陵的悲慘遭遇差點一口血噴出,他的屍體竟然被挫骨揚灰了!
朱翊鈞突然間想起剛修建定陵時地下發現了水,還發現了一塊巨石,但是大臣們都告訴他這是不詳,讓他重新選址,然而他偏不信邪非要繼續建。
難道那塊地真的風水不好,所以他死後才會得此報應?他要不要現在命人改建?
朱翊鈞思索之時,姜宛接下來的話卻直接讓他陷入絕望。
“不過呢,雖然大家都很可惜那些被挖掘出來的珍寶,但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也算得上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報應。”
“明定陵就是明神宗朱翊鈞和兩位皇後的陵墓,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年號萬歷,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年號萬歷,所以我們也將他稱作萬歷皇帝。”
“明朝的奇葩皇帝極多,但萬歷卻也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他前十年鬥志昂揚,勵精圖治,一副中興明君的樣子,後三十八年卻稱得上是歷史上最擺爛的皇帝。”
“因為父親去世得早,所以萬歷十歲就登基為帝。十歲孩童自然是不可能親政的,於是最開始由三位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
“外廷中高拱是排名最前,然而他卻跟內廷大太監馮保十分不對付,兩者互相仇視,張居正表面上支援高拱,但實從際上卻暗中跟馮保聯合,最終鬥爭以高拱的失敗而結束。”
“最終高拱一走,高儀也驚得吐血三日後而亡,張居正升任首輔。張居正不能說是一個絕對的好人,但卻是一個能臣。”
“他上任後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推行考成法,可以說是古代版kpi考核。簡單來說就是內閣考核六科,六科考核六部,六部考核地方,內閣把各個官府部門的年度考核要求編撰成冊,年底的時候按冊考核,達不到要求的官員革職處理,這一番操作下來大大提高了官員的積極性,官府效率直接達到了明朝最高峰。”
“經濟上,他命人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明前期的賦稅十分複雜,土地稅、人頭稅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徵收十分麻煩,而且繳納貨品也多種多樣,布匹、糧食、錢幣等等,算來算去,官府和民間都痛苦不已。一條鞭法就是將這些稅賦全部加起來,勞役折算成貨幣,最終得到一個總數。這種方式百姓只用被騷擾一次,也大大降低了基層徵收稅賦的壓力。”
“軍事上,他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北邊,任用淩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
“張居正的改革直接帶來了萬歷中興,可以說是為大明續命百年。”
明洪武,朱元璋此時早已經沒有之前子孫皇陵被挖掘的慘痛心情,笑得眼睛都快沒了。
他囑咐身旁的幾個大臣道,“快快快,趕緊記下來,這張居正可真是個人才啊!咱怎麼就沒想到這些辦法!唉,這張居正怎的就不是生在咱老朱的時代,可惜了啊!”
天幕下其餘朝代的帝王也不乏識貨之人,紛紛讓身邊人記下方法,打算依照自己時代的情況進行適用。
明,萬歷年間,躺在病床上的張居正看著天幕,欣慰地笑了。
他自知自己並不算什麼好人,但對大明江山卻是盡心盡力,能夠得到後人這般的評價他已經心滿意足。
只是聽這姜姑娘所言,他盡心培養的皇帝似乎並未成為大明中興明君。
很快姜宛便回答了張居正的疑問,也讓張居正的心再次揪了起來。
“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十年改革,張居正得罪的勢力不計其數,因此在他死後第四天便有人開始彈劾張居正,攻擊他獨斷專行、生活奢靡,無視帝權等等,而這正中萬歷下懷。他下令奪了張居正上柱國、帝師稱號,再奪諡號,派錦衣衛抄家,將張派官員通通貶謫。張居正長子被逼上吊自盡,其餘數十口家人全部餓死。如果不是臣子勸阻,萬歷甚至還想將張居正剖棺戮屍。”
“其實我還算能理解萬歷為什麼要清算張居正,畢竟張派從臣子勢力過大,年輕帝王想要收回權力必須盡力消除張居正在朝中影響,但之後萬歷因跟文臣之爭直接近三十年不上朝那簡直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