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洋人的長槍利炮
姜宛並不知道大明因她的一句話炸開了鍋,繼續講述著火藥,只是想到接下來要講的話她的語氣不自覺沉重了起來。
“然而到了清朝,滿人擅長騎射,認為弓馬取天下,並不重視火器,火器發展陷入了停滯,雖然還有火器營的存在,但是與一百多年前的款式沒什麼差別。”
“清朝的皇帝還認為大清地大物博、天朝上國,同時為了避免開啟民智,實行了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華夏就此與世界脫節。”
“但同一時間西方的武器卻在飛速發展。公元十三世紀,火藥隨著蒙古人的鐵蹄傳到了阿拉伯地區,蒙古人用火藥製成的武器統治了阿拉伯人,但也教會了阿拉伯人火藥。在蒙古人離開之後,阿拉伯人開始用火藥對付歐洲人,火藥及相關火器便傳到了歐洲大陸。”
“火藥的出現,動搖了歐洲的封建統治,歐洲黑暗愚昧的中世紀瓦解,而後進入文藝複興、科技大發展。”
“當然最原始的□□如今已經被淘汰,1771年英國人偶然發現□□,這是現代火藥的鼻祖,而後一代代科學家又逐漸發明瞭無煙火藥、□□、tnt等等,這些火藥威力巨大,才有了我們現代意義的炸彈、槍炮等武器,而在這些武器幫助下歐洲人殖民全球,賺取了大量的資源和利益。”
“他們也沒有放過華夏,英國人為了傾銷鴉片,開著他們的堅船利炮在公元1840年叩響了沉浸在天朝上國美夢中的清王朝的大門,從此華夏大地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同時,她還順手在平板上搜尋了個展現當時戰況的剪輯影片。
寬闊的大海上,幾十艘戰艦載著穿著制服的洋人士兵從印度洋出發,很快到達了中國沿海。
他們的船堅炮利,士兵們手上都拿著最新式的槍炮,而清軍手上則還是明朝時期仿製精度低、速度慢的鳥銃,有的手上甚至拿著的還是長刀等冷兵器。
於是英軍一路從廣州到浙江再到達天津,沿線清軍無不潰敗。
而最後一幕是辮子頭的大臣們奴顏屈膝和金發的洋人簽訂了一封封不平等條約。
姜宛本來只想跟那兩個透露著腐朽氣息的賬號辯論一番,但說到最後情緒卻也是忍不住激動了起來。
“都有這樣的教訓了,怎麼還能有人說出之前那種洋人不如我天朝上國的鬼話?故步自封,落後捱打就要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至理名言啊!”
如果說只聽文字的感觸還沒那麼深,這一幕幕讓任何一個種花家的人都無法不為那段歷史所傷心動容。
甚至包括相隔千年的華夏帝王們。
嬴政只覺得一陣心悸,這後世的歷史怎麼那麼多氣人的?
不僅要被北邊的胡人入侵,竟然還被那更遠的不知道哪裡來的洋人從欺辱!
而且看這姜姑娘的口氣,這洋人怕是比胡人還要棘手。
不過那洋人的武器的確有意思,船看起來那般堅固,船身上還安裝了發射炮彈的大炮,還有那那麼小的一把槍竟然能射出這麼快速的子彈傷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