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雙腳夾緊馬腹,向林中奔去,楊列見此情景亦隨李敖而去。李垣和太子、李琰也不甘人後,皆駕馬前去,官家子弟見狀亦隨之前往。李垣和太子身後各有一撥年輕才俊相隨,李琰身後跟隨之人陰顯少於另外兩人。
李醯看著身邊人一一奔向獵物,下馬慢慢走向獵場外圍休息處,隨行文官跟在其後。
林中,潛伏計程車兵吹響鹿哨,不一會兒便有幾隻靈巧的鹿從旁邊山上下來。三路士兵圍住鹿,使鹿往一個方向逃竄,武成帝駕馬逐鹿。只見那鹿左右躲閃,武成帝緊隨在鹿後,一旁的將士生怕武成帝跌下馬來。
鹿發現圍堵士兵中出現缺口,立馬衝出重圍,武成帝見狀,掉轉方向,待離開士兵後挽弓向鹿射出一箭。不料,逃竄的鹿向右閃去,躲過了箭矢。武成帝將鹿再次逼近樹林,在鹿繞開樹木時迅速射箭,嗖的一聲,那隻鹿應聲倒地。
武成帝近前看去,那鹿的四肢抽搐了幾下便不再動彈。此時,跟隨計程車兵跑過來齊聲道:“恭喜陛下拔得頭籌”。武成帝笑了笑,士兵們將鹿抬至御廚紮營處。
武成帝收回弓箭,策馬悠哉悠哉的向休息處走去。
另一邊,李敖與楊列共同追逐一隻狐狸。那狐狸甚是狡猾,東躲西藏,使二人好一番折騰。楊列將狐狸逼出林子,李敖見狐狸沒了藏身之處立馬上前挽弓準備射殺狐狸。
就在李敖取出背後弓箭時,楊列上前與李敖並排而行。楊列用自己的長戟打掉了李敖手中還未射出的箭矢,李敖回頭看向楊列。楊列看著李敖,挑釁的笑了笑。李敖陰白楊列這是想比試比試,二人相視一笑。李敖將弓箭重新背起,右手取出隨身攜帶的利劍。
李敖用劍擋住楊列的長戟,二人齊向場中跑去。遠處的李醯看著場中二人,舉起酒杯,眯起眼睛滿臉笑意。他心想:這下可有好戲看了,這楊家二公子當真是會挑對手,且看他二人如何爭個高下。
武成帝下馬,坐在休息處中間的長椅上。武成帝還未落座,便有侍衛過來為他遮陽。
李醯端著酒杯上前慶賀武成帝捕到獵物:“恭喜父皇捕到鹿獸,此乃吉兆。”
武成帝:“哦?此言何意?醯兒說與父皇聽聽。”
李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今父皇捕到如此健美的鹿獸,豈不是天佑我東蚩。有君如斯,東蚩定能延綿萬年。”
武成帝哈哈大笑:“醯兒還是和小時候一樣會哄父皇開心,來,父皇與你同飲此杯。”
李醯:“兒臣謝過父皇。”說完,父子二人舉杯同飲。
場中,李敖與楊列在打鬥中追逐那隻狐狸。
楊列與李敖拉開距離,將手中的長戟一倒向李敖坐騎的馬腹刺去,李敖忙揮劍欲開啟長戟。不料李敖剛將劍揮至下方,楊列立馬抽回長戟向李敖的背部拍去。李敖知道自己上當後隨即彎腰俯身,躲過了楊列的長戟。
李敖心想:他的長戟不利於近戰,所以一直與我拉開距離。我要想辦法拉近距離,這樣才能發揮我長劍的優勢。
楊列看到李敖臉上的笑容,想:我倒要看看六殿下如何與我相鬥。
李敖左手抓住長戟上部,縮小了二人之間的距離。右手揮劍,楊列向後仰去,李敖趁此間隙左肘向下用力挑起楊列那邊的長戟後部。楊列沒料到李敖會有此舉,一時間竟鬆開了長戟。李敖左手持戟右手握劍,牽制住楊列。
楊列笑笑:“殿下好身手,是我輸了。”
李敖微微笑道:“比試而,何須當真。”
李敖說完將長戟還給楊列,收起長劍。
比試間,那隻狐狸已被他們逼至死角,李敖挽起長弓,一箭射去。
李敖與楊列經過一番打鬥都已疲憊,二人回到休息處。一旁的小士兵連忙跑去,拾起那隻狐狸,送到御廚那裡。
楊列的父親楊將軍早已在此處等候,遠遠地就能瞧見楊將軍目含怒色。楊列剛到跟前,楊將軍便斥責他:“楊列,跪下。”楊列似乎也陰白父親為何這樣,於是耷拉著腦袋對著武成帝跪下。
楊將軍跪在他旁邊,行禮向著武成帝說道:“陛下,微臣教子無方,險些傷了六殿下,還請陛下治臣不教之罪,待微臣回家後定嚴懲此子。”
楊列也認錯:“陛下,楊列知錯了。”
武成帝笑著說:“哎,楊愛卿多慮了。朕看令郎倒是滿心喜歡,孩子們年輕氣盛,難免打鬧時手下沒個輕重。無妨,無妨。”
李敖扶起楊將軍:“楊將軍,我許久未如此開懷,這點小事不足掛懷。”說著又扶起邊上的楊列。
楊將軍拍了一下楊列的後背:“混賬東西,還不快謝過陛下和六殿下。”
楊列行禮:“謝過陛下,謝過六殿下。”
李醯此時也走了過來,說道:“楊二公子當真厲害,武功能和六弟不相上下,可謂是虎父無犬子啊。”
楊將軍忙擺手:“三殿下謬讚,是六殿下讓著犬子罷了,他哪裡比得上眾位皇子。”
太子從遠處過來,未理會眾人,徑直走到座位上坐下。
武成帝看見太子的樣子,心中甚是不悅,卻也不好表露出來,只好讓自己轉移注意力,於是問道:“老二和老四怎麼還沒回來,李德順,派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