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在蘇相之面前自然是有問必答。
“回將軍,有一段時間了,常少卿在早朝上納諫批判魏無思,惹得國師不悅,不幸身亡了,大理寺少卿就空了一段時間,這位年輕人才上任不過三天。”
蘇相之聞言捧腹大笑了一番,嘴中還不斷念叨:“該,就是該!”隨後又對著大理寺卿皮笑肉不笑道:“某些人注意一點,不要向常理航學習一心求死就是了。”
一席話說的大理寺卿冷汗直流,也不敢去擦,只是嘴上連忙答應道:“將軍說的是。”
蘇相之又看向身邊的那位年輕人,手搭在那位年輕人的肩膀上,語氣溫和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年輕人似乎沒想到這位自己上級在面前都要低聲下氣的蘇將軍會如此說話,有點受寵若驚,同時還覺得有點耳熟,這位蘇將軍好像在哪聽過?
“我叫關旭。”
蘇相之點了點頭,“知道了。”
就沒在理會二人,自顧自地走上了保和殿外的一百二十層臺階,腰間別著的寶刀在蘇相之每次抬腳跨過臺階時都會撞到下身盔甲之上,發出清脆的“叮噹”聲,這也是蘇相之有意為之的,這一百二十層臺階在蘇相之看來,實在是太過漫長,這樣子也不會那麼無聊,每走一步就在心裡默默數著,數到一百二十的時候也就正好走完臺階了,之前也有個人喜歡這麼做。
抬頭望去,金燦燦牌匾上鮮紅硃砂寫成的“保和殿”三個字映入眼簾,深呼一口氣,推開了這扇自己已經有五年之久未曾踏入的大門。
蘇相之身後的文武百官在蘇相之走完臺階之後,才陸陸續續的走臺階。
殿內,皇帝趙修博沒有想到蘇相之今天突然來上朝了,原本鬆散的坐姿也變得正襟危坐了起來。
國師祁川墨站在皇帝的左邊負手而立,右邊則是皇宮數萬名宦官之首大宦官胡任。
下方文武百官分開站立。
太傅蔣華陽站在右邊前方,統率文官。
武官這邊原本應該由大柱國張淵堂率領,可蘇相之的到來,這位手握三十萬重兵的武官之首竟然心甘情願的讓位給蘇相之,要知道張淵堂可是除了薛寧之外的大宋王朝唯一以為神遊境了,竟然甘願給一個龍淵境讓位,蘇相之在眾武官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大宦官胡任聲音尖銳,“有事納諫,無事退朝!”
眾文武百官無一說話,他們都在等著這位五年之久沒有上朝的驃騎將軍先開口。
被皇帝特許佩刀上朝的蘇相之向前跨出一步,腰間寶刀與盔甲碰在一起又傳出了清脆悅耳的撞擊聲。
這位五年未曾上朝的老將一開口便語出驚人,“姓趙的,我想給魏無思某個異姓王噹噹,行不行!”
這下文武百官全都炸開鍋了,沒人有幾個人會理會蘇相之對當今皇帝那無禮的稱呼,他們都聽到了一件事情,要給魏無思謀一個異姓王噹噹!
這怎麼可能,魏無思原本因為魏家軍的是就已經讓眾文官人心惶惶了,還給他一個異姓王,難不成真的要他反了?怎麼可能!
當場就有人忍不住站了出來,正是那之前在保和殿外與蘇相之聊了兩句的大理寺卿,此人姓吳名孟慶,大宋王朝本土官員,自從大宋王朝統一中原以後,這些本土官員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吳孟慶也由原來的四品官員,一路升為三品官員。
這位大理寺卿的態度和之前與蘇相之相處的態度截然不同,聲音鏗鏘有力,“臣斗膽請皇帝三思,異姓王一事還要從長計議,畢竟魏大柱國叛國之事已有先例!”
吳孟慶此話一出,皇帝趙修博眉頭皺起,臉色不悅。蘇相之身後一眾武官也臉色鐵青。
當即就有以為將士站了出來,“你有什麼資格去評價魏大柱國!”
洪亮的聲音傳遍整個保和殿,吳孟慶也沒想到會引發如此激烈的反應。被這武將這麼一吼,當下腳都有點站不穩。
蘇相之伸手攔住了那名言語衝動的武將,徑直走向大殿中心位置,敞開嗓子說道:“我這一趟來也不是和你們吵架來的,我也知道你們對這個異姓王有顧慮,但大宋王朝有一條律法斬落敵國大宗師高手者可官封一品,我蘇相之願用西涼一名大宗師頭顱再加上我這驃騎將軍的官爵換一個異姓王可否!”
文武百官鴉雀無聲。
蘇相之也不等文武百官的回應,只是轉身跪地匍匐在地,沉聲道:“懇請陛下恩准!”
皇帝趙修博看著身前的場景,上一次被蘇相之這樣稱呼為“陛下”還是在魏遠死後,他也是如此,為了手下將士跪在自己面前,叫了自己一聲陛下。
“朕,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