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八章: 猜測 (2 / 3)

而和時間賽跑的,也不止冒頓一人,韓春明的龍國同樣如此,得知匈奴人對東胡下手後,韓春明也有些吃驚,因為這和他學的歷史有點不一樣,匈奴進攻東胡應該已經是好幾年後,沒想到提前了。

但是後世的歷史,也不過是前人書寫罷了,正確時間,誰知道真正是哪一年?

也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歷史才發生改變,這也很正常,自己的龍國如今都這麼強盛了,名震西域,可歷史上連半個字都沒寫。

這倒讓韓春明有些疑惑了,難道因為自己改變歷史,所以在自己改變歷史的那一刻,這個世界也不再是曾經那個世界了?

很奇怪的感覺,韓春明也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

匈奴提前時間而造成韓春明腦海中的歷史產生了偏差,讓他產生了強烈的危機。

他決定暫時停止征伐,現在整合龍國國內資源,全力開始為征伐大秦做準備。

因為他突然想到一種可能,如果匈奴人提前對東胡發起進攻,那大秦也會不會提前滅亡?

按照歷史上的時間,秦始皇還有近一年的壽命,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到來,而讓歷史時間上的改變,造成秦始皇現在就掛了,那長生不老藥,是否現在就已經被高要和易小川吃了?

要是這樣,那自己還玩個毛呀,自己必須去咸陽一趟,查探一下虛實。

龍國這兩年也在咸陽佈置了大量探子,中原面孔的龍國人有不少,大秦境內目前最少有上千人的密探,分佈在各個行業。

目前龍國組建了兩個特務部門,韓春明也沒搞什麼花裡胡哨的名字,管國內的部門,便叫內務特殊情報局,人數超過八千人。

而監視國外的特務部門便叫涉外特殊情報局,人數三千餘人,兩個機構的直屬領導便是韓春明,不對其他任何部門負責。

如今的龍國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國土面積已經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了,幾乎已經統治了整個西域。

另外,總人口已經超過五百萬,其中軍隊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騎兵六萬餘人,如果單看人數,龍國的軍隊已經超過匈奴和月氏。

可龍國的情況遠比匈奴和月氏複雜,匈奴和月氏甚至東胡,為啥這麼多年沒征服西域各國?

原因很簡單,西域太複雜的,這片土地上,有數百個民族,信奉的神靈千奇百怪,習俗不同,治理起來實在太麻煩了,如同一個泥潭似的,誰進來誰死。

龍國之所以能征服西域,除了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外,便是龍教這個信仰組織,這個信仰組織發展迅速,目前信徒已經超過百萬。

雖然因為征服西域各國太快,目前信奉龍教的信徒,只有龍國國民的五分之一,但是信徒的凝聚力,和普通老百姓的凝聚力,完全是兩回事。

龍國軍隊目前是百分百信徒組成,一旦征服某個小國,軍隊剛剛進入,龍教信徒便成批次有組織進入這個國家。

這些信徒有官方授權,戰爭結束後,他們會運輸大批次糧食,和各種生活物資進入這個國家,開始重建,幫助底層老百姓,團結大多數,讓龍教開始便能深入人心。

有了良好的民眾基礎後,龍教才開始宣揚龍神是世界上唯一真神的理論,一旦龍教在這個國家佈教進入瓶頸,韓春明便會進入這個國家展示真正的神蹟。

現在的韓春明展示的神蹟更唬人了,力舉幾千斤那只是小兒科。

你見過神仙揮了揮手,遠處的山峰就震天巨響,山峰開山裂石,足以震撼人心,韓春明還會當著所有人的面,緩緩飛起,飄到空中,用科學的力量,成功打造一個真神。

也這是龍國之所以,能在如此複雜的西域站穩腳跟,並且有百萬信徒的,因為他們親眼見到神蹟,親眼見到活著的真神。

科技帶來的生產力改變,也讓龍國的糧食產量,足以養活數百萬國民,而對於老百姓來說,誰能給他們吃飽飯,誰便是真神,誰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

韓春明放下自己手上的活計,便準備動身前往去咸陽。

出發前,韓春明把所有國內政務全部安排妥當,才開始出發,出發前,他也佈置了大量人手,確保國內出現任何問題,自己都將第一時間清楚。

如今的龍國高層,已經擁有了一套完整的領導班子,韓春明把這套班子取名為內閣,很有惡趣味。

龍國內閣班子一起有三十二人,都是各部門的頭頭,每個人都是位高權重,他們每人旗下管理的部門,掌握著龍國絕大部分資源,包括軍隊,而他們都是龍教信徒,但是又完全脫離龍教。

而在龍教內部,也有一套班子,叫教廷,也有等級之分,龍教教廷成員超過百人,這些人各掌一方,掌控著龍國百萬信徒和巨大的龍教財富。

龍教教廷和政府內閣,是分開的兩套班子,內閣成員禁止成為龍教教廷成員,而龍教教廷成員也禁止成為內閣成員。

兩套班子的高層現在看似還很和睦,但是內部為了資源而競爭,時常發生。

龍教掌控信仰。

內閣掌控世俗。

因為有了龍教的存在,才能讓龍國如此順利把數百個不同民族和國家,融合進龍國。

但是韓春明卻很清楚,龍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成為自己最大的助力,但是一旦用不好,就將反噬自己,包括龍國。

韓春明制定國策的時候,就明確規定,龍教禁止在學校和政府機關傳教,也禁止龍教教廷干涉政府工作。

這實際上有些矛盾了,這些掌握權利的內閣成員,人人都是龍教信徒,但是又禁止動用龍教干涉政府各部門,這就有些矛盾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