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竇麟在約定的時間之前到達,姜默是讚許的。她提前了10分鐘,看起來對方來得更早,這個時間觀念,非常值得表揚。
竇麟趕忙站起來同她握手,正當姜默要落座時,他突然靠近,壓低聲音說:“我們要不要換一家?”
只是知道名字而已,他要不要表現得這麼熟絡啊?姜默沒忍住,慌忙後退拉開距離,差點被身後的椅子絆倒。
可能是她的樣子有點狼狽,竇麟竟然當著她的面咧嘴笑了起來。
這反應著實令人下頭。姜默不動聲色,穩住身形,疑惑地問道:“為什麼?”
“這家不實惠,我知道一家店,蠻有特色的,離這不遠,我們去那邊吧。”
不實惠,重點已經劃好了。姜默不經意地往桌子旁邊的選單瞟了一眼,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杯咖啡標價八十,這價錢確實有點不厚道,就算店家標榜用的都是進口咖啡豆也不行,在姜默的消費體系裡,它不值這個價。
於是兩人便悄無聲息地離開,去往下一家店。
按照姜默的理解,邊走邊聊也是雙方互相瞭解熟悉的一種方式,而且不容易尷尬。
陌生男女初次見面,能聊起來的話題不外乎姓名、生活經歷、興趣愛好之類。她已經做好準備,只撿最簡單的講,儘量如實相告,不給自己挖坑。
但她沒有料到,竇麟是一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首先,他宣稱的“離這不遠”,兩人足足走了二十分鐘,而且腳程不慢。到了店裡時,姜默的後腳跟在隱隱作痛。
其次,一路上,除了一句可有可無的“今天天氣不錯”,竇麟沒有跟她說過一句話。
他是真沉得住氣啊,還是缺乏一般的社交技巧?姜默無從判斷。
而最後,也是讓姜默差點崩潰的一點:竇麟所說的有特色的店,指的是隻有門面、連坐的地方都沒有的奶茶店。
特色倒是有,奶茶一杯兩元,而且姜默一眼就看到,店裡的地上散落著數個已經倒空的奶茶粉的袋子。
這家倒是夠實惠,不拿顧客當外人,做不出用奶茶精卻硬說自己用茶葉調配的事。
既然竇麟這麼實在,姜默也不介意陪他把戲做足。
“竇麟,是這樣的……”
“你可以叫我Leslie。”竇麟鄭重地說。
“啊?”
倆中國人,在國內,相親,結果其中一方要求以英文名作為稱呼。
勉強合理,但姜默總覺得彆扭。
而她遲遲不答話,則被竇麟認為是不懂英文的表現。
於是,雅思成績接近滿分的姜默,被竇麟當做小學生對待。
他用極其緩慢的語速,一字一頓地拼出自己的英文名,並且用相當浮誇的強調,特地重複兩遍。
行吧,看在人家願意教學的份上,姜默姑且接受這份好意。她微笑著提議:“Leslie,我不太喜歡喝奶茶,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坐著聊聊天吧。”
這個提議,自然得到了竇麟的大力支援。
“太好了,我也不喜歡喝奶茶,”他如釋重負地用力點頭,隨後極為不講究地指著路邊的花壇,“就坐那吧,我看你也挺累的。”
甚好,撕去消費主義溫情脈脈的面紗,採用最經濟的途徑解決困難,姜默欣賞他的直白,甚至覺得有機會可以問問他要不要來戰隊任職,主管財務。
還好竇麟有點講究,在姜默坐下之前,先幫她吹開了花壇邊上的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