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放學,吳思明和路漫兮吃了飯去文體店。
買了大白紙,彩筆,綵帶,雙面膠,液態膠水,貼紙等,讓老闆開了發票,好方便找老班用班費報銷,票開好吳思明先墊付了錢,發票給了路漫兮。
回學校後路漫兮先回宿舍。
吳思明把東西送教室,之後回宿舍找暖壺送路漫兮宿舍。
下午放學時間很緊湊,路漫兮中午給小明燒水,吳思明過去水已經燒好了。
水灌好,吳思明和路漫兮去教室。
下午自習課吳思明帶兩個人把舊板報撕了,重新貼上白紙,邊上貼了不寬不窄的綠色紙條。
“剩下就交給你咯。”
吳思明笑著對屈思雨道。
“小意思。”
畫簡單的畫對屈思雨來說太簡單了。
等屈思雨畫畫好,吳思明在上方中間寫上“高三,我們準備好了”就OK。
學校要求的這個主題板報,對高二下學期的學生還是有點激勵作用,彷彿高三近在眼前。
老班來班裡探查,走到教室後面問屈思雨準備怎麼設計。
屈思雨把早上定好的設計思路大概講了一遍。
“很好,”路楚原點了點頭,對全班說,“寄語都認真寫,貼在希望樹上當成是自我激勵和監督,時常看看多反省,發現自己心態鬆懈了及時矯正,要一鼓作氣到高考。”
路楚原在過道走了兩圈,留意每一位學生的狀態。
“成語詞典每個桌子最少有一本了,平時看嗎?”路楚原拿起劉磊的成語詞典隨手翻了翻問,“不讚一辭什麼意思?”
劉磊道:“文章寫的好,別人一句也加不進去。”
“不刊之論呢?”
路楚原翻了幾頁繼續問。
“額,這個還沒看。”
劉磊理解是沒有根據或不堪入耳的話,沒有說。
“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對嗎?”
路漫兮把這個成語寫本上,小聲問小明。
吳思明點點頭,“完全正確。”
“貴在堅持,”路楚原把成語詞典放下,“這比英語單詞好記多了吧,每天走馬觀花的看看也能記住。”
劉磊檢視“不刊之論”,幸虧沒說,這特麼錯到姥姥家了。
對國人來說漢語好學,對外國人來說學漢語的難度不亞於國人學英語,高一英語老師講過個故事,說一位導師讓一位留學生去打水,結果那留學生開啟水龍頭傻咧咧的拍水。
“有餘力的學生也可以看看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看多了高考說不定就考出來看過的了,看宋詞不需要看太長的,高考古詩詞鑑賞不會考太複雜的。”
轉了會,路楚原叫一些學生出去單獨談話,一個談完讓叫下一個。
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不好的。
對成績好的性格內向的學生老班給心理疏導疏導;
對學習態度端正但成績不怎麼樣的學生則是探討是不是學習方式有問題;
對成績不好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老班也不放棄,時常關注關注,即使不上進也不至於讓這種學生覺得被邊緣化而自暴自棄,在教室搗蛋打擾別人。
最讓路楚原無奈的是個別學生不好好學,但成績還可以,說對牛彈琴,不說也不是。
星期三板報畫好,吳思明給每人發了張貼紙讓寫寄語。
“雙面膠放後面桌子了,大家貼的時候沾點雙面膠不容易掉。”
吳思明說道。
“你準備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