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都後,陸玄便閉關了。
這次跟蚌族定下圖騰,只是對圖騰的一次嘗試,選擇的也是蚌族這樣的弱族,結果有些出乎意料的順利,而且圖騰的意義並不只是將蚌族納入掌控,有些類似於分封,蚌族附庸大明,受大明庇佑的同時,也需為大明做事。
但蚌族內部還是由蚌族自治,朝廷並不會直接管理蚌族,但只要蚌族一日還認可人族的主導地位,蚌族的氣運就歸朝廷管,不管誰當了蚌族的族長,不想失去氣運,那就得依附於朝廷。
這也是八洞的圖騰到現在還有功效的原因,八洞圖騰代表的各族與八洞氣運相連,應該也是有山河印的,不過這麼多年下來,從屬關係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點從八洞的風俗習慣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八洞的各種祭典都是圍繞著圖騰展開的。
而在東海郡簽訂的圖騰來看,蚌族是依附於朝廷的關係,護佑當地百姓是蚌族的職責,無需相求。
同時在雙方確立圖騰後,陸玄便發現自己可以輕易感悟到對方的道則,這是屬於蚌族先輩對某種天道法則的感悟,烙印在蚌族的氣運和血脈中。
只是妖族只有血脈卻未能激發種族氣運,所以妖族缺少高手,而如今,卻是不同了,有了種族氣運和先輩留在氣運中的道則,哪怕是蚌族這樣的弱族,也能很快出現不少高手。
而作為蚌族氣運的激發者,陸玄同樣能夠參悟蚌族的道則,對陸玄來說,這道則甚至比氣運都重要,他的天地中,法則越完善,天地威力也就越強。
陸玄這次回宮閉關,正是要趁機參悟蚌族道則。
陸玄的小天地中,一點水澤開始出現,蚌族的道則比較普通,是五行法則中水系法則一脈,不過感悟卻是頗深,對水之一道的變化和衍生法則瞭解都頗為透徹。
按照分身呂布與道真論道以及丹辰子講述來看,無論哪一脈修士,開闢自身小世界只是到了一定階段後的表現,世界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對自身悟道到一個境界的表現,真正的核心,還在對天地法則的領悟,尤其是三品以上,能否渡劫成功,就在於對天地法則的領悟深淺。
不過很多東西不同境界領悟到的不同,但不能說低境界領悟就沒用,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若錯過了低境界的悟道,就相當於缺失了一環,等到高境界再想彌補,但已經沒了那時候的心態,看到的、感悟到的已經缺失了那最基礎的一部分,這部分威力不強,但卻是基石,沒了這部分,能達到的高度也有限。
所以如今道盟很多高手對道的領悟難以達到精深境界,而這一環如果沒錯,到了三品以後,就是對天地全方位的理解了,可以精於一道,但對其他道也得有足夠的瞭解,因為天地萬物都是息息相關的,可以精於一道,但不能只知一道。
當年大明立國之戰,徐一帆對陣靈劍上人時就是如此,靈劍上人的劍界中只有劍,而徐一帆一劍出,劍氣中卻蘊含很多東西,他的劍可以蘊含天地,而靈劍上人的劍就是天地,靈劍上人不是敗在了修為,而是從一開始就走錯了路,路越走越窄,走到盡頭卻連天劫也引不動,困在三品哪怕氣運加身,也難以將自身根基彌補。
氣運加身有時候真未必是好事,前期走的太快,容易錯過很多修行路上的風景。
而三品到二品最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對某道天地法則領悟達到一定程度,能夠威脅到天地的情況下,天地會降下天罰,領悟的道則越多,天罰就越強,而且天劫也不一定就是雷劫,而是針對所掌握的法則來安排的,你領悟的是火,那天劫可能就是水。
每百年一劫,待到九劫圓滿時,通常對此道法則的領悟已經達到極深的程度,可能已經達到九成乃至更多,這個時候晉升一品順理成章,至於達不到的,也很難在天劫中存活下來。
當然,也有一些法寶可以幫忙抵禦天劫,但這樣透過天劫考驗,對天地法則的理解不足,在一品階段待的時間也會更久,甚至到壽元耗盡也無法成仙。
當然,成仙是丹辰子的說法,他的修為未必比得上道真,但開天世界的優點就是資訊全面,而在這個小星系中,天地未開之前,縱然你驚才絕豔,也終究只能止步於一品巔峰,無緣窺得大道,除了身懷天地業位之人,其餘人終究還是要化為塵埃。
原本荒蕪的小天地內,水汽隨著陸玄對蚌族道則的領悟,漸漸匯聚成一片小湖,湖邊水系法則開始與陸玄領悟的木系法則交織,開始有藻類出現,隱隱間,感覺有新的法則誕生,陸玄的小天地也更加完善。
星空彼岸,丹辰子已經停在一處岩漿池畔很久了,這處岩漿池內有一種特殊的流體金屬,經過貓玄提煉之後,如同液體一般,但卻不會如水一般蒸發、流散,雖然是流體,卻很難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