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目光瞥見了不遠處正在工地上忙活著的流民工們,他不由問道:
“林隊,這批新來的流民工情況怎麼樣?適應的何如了?”
林立沉吟了一會兒,帶他來到了一處更高的位置,這裡可以清晰的看出工地上被分出了好幾塊區域:
“比起第一批流民工,新來的這些流民在管理上肯定有一些難度。
畢竟這些流民工很多是新收納到赤縣城內的,沒有經歷過此前的獸潮,對我們沒有相對較為全面和直觀的認知。”
隨後他指著其中一些手臂上戴有黃袖標的流民工,說道:
“不過目前在政工和第一批流民工中積極分子的配合下,新舊兩批流民工已經開始逐漸融合——當然了,這也離不開我們物質條件的直接影響,”
哦,對了,那位叫王鐵木的流民你還記得吧?
林子明回憶了一會兒:
“就是那個瞎了一隻眼睛,智力似乎有些缺陷,但卻對我們極度信任的流民?”
雖然工地上流民數量眾多,但王鐵木的特點實在是太鮮明瞭,基本上不會被忘記。
林立點點頭,答道:
“沒錯,就是他。
一週前我們已經對他做了靶細胞定向修復手術,目前他整體恢復良好,已經能做到正常溝通了。
我們之前不是開了個掃盲培訓班麼?成員裡就有他。
手術前他原本每天只能記下五六個漢字,現在可以輕鬆突破二十,不過實際運用上還有一些影響。”
說道語言的問題。
林立輕輕一拍腦門,對旁邊一招手:
“差點忘了介紹,幾位同志過來一下吧。”
聽到林立的招呼,邊上走上來了五位男女。
這五人年紀都不大,看上去文文靜靜的,渾身透著一股自信卻不張揚的氣勢。
“這五位同志分別是常前、祁久明、甘一豪、莊益萍、段子燕,都是外聯幹線上的優秀翻譯官。”
林立將幾人的姓名介紹了一遍:
“這五位同志都是十天前來到的大莫界,在語言學習上極具天賦,基本都掌握了五門以上的外語。”
先前在提及吳凡此人的時候有說過。
語言天賦其實很難算的上一種語言光環,因為具備它的人其實並不少——或者說在華夏十多億人的基數下,可以尋找到的人數量很多。
其中有些怪物甚至能四天掌握一門外語,還特麼是那種喉嚨裡卡著一口痰的德語你敢信?(筆者親眼所見)
而這種怪物往往又經常出現在外聯幹線中。
因此沒費多少工夫,大本營就篩選出了十多位語言方面的天才,並於不久前派遣到了大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