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原子核的質量比電子的質量要大得多,所以其運動速度比電子慢得多。
又由於電子的質量比原子核質量遠小得多,所以可以把電子和原子核的運動分開處理。
即只考慮原子核對電子的庫侖作用,不考慮其他兩者的作用。
相當於原子核對電子只提供外勢.。
在BO近似下。
由電子和原子核形成的多體系統,會轉化為原子核的經典力學運動和多電子的量子力學運動。
原子核的運動近似為簡諧振動,簡諧振動可以看做許多格波的線性疊加,格波的量子是聲子。
而相互作用多電子體系用薛定諤方程描述。
而隨著科技手段的發展。
這一技術也被運用到了微觀領域,不再侷限於晶體。
例如Y粒子。
其電子態的波矢分類也是完全符合多體系統的。
也就是說把單個粒子看出固體,從而進行壘加性的研究。
當然了。
對於鮮為人同學們來說,只要知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了。
勢能場的測繪,對於鎖定‘入口’的具體位置非常關鍵。
畢竟對面可是個異空間。
你不確定入口在哪兒,哪怕拿東風去轟也是炸不開的。
因為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座標系內,就跟你的紙片人老婆只能出現在本子而非現實中一樣。
很快,儀器開工。
三分鐘後。
一道立體的勢能圖出現在了螢幕上。
這是一個類似丘陵般起伏的影象,其中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淺藍色的,唯獨中間是個紅色的凸起峰狀圖。
哪怕是林子明這種壓根啥都不懂的大老粗,看到這圖也明白髮現了什麼。
果不其然,只見李百安看著這段影象,重重一拍手:
“確定了,入口就在我們正前方7.65米,電子屈強在波動,說明這這是一個類似漩渦的小型氣旋!”
........
........
注:
有評論說想看科學解釋臨近空間,異空間不吸引人。
只能說你大錯特錯了,接下來幾章解密,接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