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觀的典籍室面積不大,差不多隻有市級圖書館一排左右的規格。
典籍室內。
黃道長從中拿起一本書,對林子明介紹道:
“林上校,觀內的書籍都在這兒了,一共有兩三百本。
其中大約有一半以上是20年內編撰印刷的道教書籍,真正記載古代傳說的書籍只有十本左右。
當初青城山前山搞旅遊景點的時候,曾有文物局的人來過檢查過。
據他們所說,歷史最古老的一冊書是我手中的這本《天倉本溯》。
青城山原名便是天倉山,一千三百多年前才改成的青城,能以天倉為名,也算可以說明它的築寫年代了。
當然了,原本已經被天府博物館給收藏了,我手上的也是拓本。”
林子明接過這本古風古色的線裝書,隨意翻閱了幾下,隨後問道:
“黃道長,這本《天倉本溯》有記載什麼青城山的秘事嗎?”
黃道長遲疑了幾秒鐘,說道:
“書上確實有記載過一些神神叨叨的內容,按照現在的術語來說,就是帶有一定的古典浪漫主義色彩。”
林子明:“.......”
隨後黃道長繼續說道:
“例如古籍記載,在青城山的地下有一座古仙人留下的通幽大陣,直通陰間。
後來有鬼神從中逃出,禍害世間,方圓千里生靈塗炭。
後來張道陵祖師親至,在大陣之上又建了一座地宮來鎮壓碧落幽冥,而這座地宮恰好便在丈人峰下方。
後來張祖師在羽化時以遺蛻充作鎮眼,以此方才平定了鬼神禍亂,保下了方圓千里內蒼生的性命。”
林子明靜靜聽完介紹,敏銳的注意到了其中的一個字眼:
“黃道長,你是說......青城山下有地宮?”
黃道長點點頭,說道:
“林上校,貧道明白您的意思。
不過地宮之說只是虛無縹緲的傳聞,千百年以來無數道宮先賢都曾花大量精力尋找,最終都一無所獲。
當初張獻忠還派了自己的義子前來青城山探索,但最後仍是一無所獲。
先師張至順道長也曾親身前來青城山數次,在山林間苦尋數月,最終仍無收穫。
貧道的道法便是那時候從張道長身上學得的。
後來他在山崖上枯坐望天許久,搖頭離去。
所以林上校,那些傳聞終究還是太過虛無縹緲了,不值得太過相信。
況且按《天倉本溯》所說,當初鬼神禍亂千里。
可川省再西邊是橫斷山脈,地勢偏僻無人居住,鬼神禍亂那邊幹什麼呢?
所以如果真有這種事情,記載也應該是禍亂大半川省,方圓千里這種話太不嚴謹了,咱們要相信科學吶。”
林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