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大莫界居然存在這玩意?”
作為一位現代人,林子明必可避免的經常會去上網吃瓜,看看微博貼吧b站啥的。
而在上網吃瓜的過程中,他有些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景:
XX天文臺拍攝到了XX圖片,業內一片震驚,恨不得鳴炮慶祝,而路人則一臉茫然,不知所以。
沒想到如今來到大莫界,他還會遇上這種情況。
不過好在周圍還有其他諸如張亞青之類的鮮為人陪他一起懵逼,這使得林子明至少沒那麼尷尬。
過了一會兒,馮玉華終於注意到了林子明那懵圈的表情,連忙解釋道:
“林上校,你可能不太瞭解,雷所說的克里普巖是一種富含鉀、稀土元素和磷的岩石,屬於非常少見的巖種,研究價值非常的高。”
林子明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說道:
“原來如此...但這種岩石就算再少見,雷所長的反應是不是也未免...唔,太過激了點?”
馮玉華搖搖頭,看著林子明,一字一句的說道:
“林上校,如果你知道克里普巖的來歷就不會這樣問了——它是僅存在與月球上的一種岩石,地球上根本沒有生成地點。
並且目前只發現過零星的角礫,還沒做直接發現過典型的完整塊狀克里普巖。”
這次輪到林子明睜大了眼睛:
“臥槽,你是說雷所長在地下發現了月球上的石頭??!!”
正如馮玉華所說。
雷文俊發現的克里普巖,是來自月球的一種岩石。
目前月球公認的組成岩石有三種:
高地岩石、月海玄武岩、角礫岩。
而克里普巖這種石頭.....學術界有兩種看法。
一種看法是它隸屬於角礫岩中的一個分支,因為目前收集到的石體特徵是克里普巖大都是由碎屑岩組成,有些內部甚至玉化成絮狀。
而另一種看法,則是克里普巖屬於月球上的第四種岩石,是由斜長巖衝擊熔融角礫岩形成的。
兩種看法的陣營大概五五開,並且都有頂尖的學者支援。
造成這兩種看法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馮玉華所說的那樣:
因為目前人類還沒有直接發現過完整塊狀的克里普巖。
克里普巖最早是在一塊隕石標本中被發現的,目前真正可以研究的月球隕石也就一百多塊,數量極少。
除了隕石之外,克里普巖的來源就是登月這個渠道了。
但這個渠道的難度極高,絕大多數國家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