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話...咳咳,學名叫做二次離子質譜儀
它能透過高能量的一次離子束轟擊樣品表面,使樣品表面的原子或原子團吸收能量,而從表面發生濺射產生二次粒子。
這些帶電粒子經過質量分析器後,就可以得到關於樣品表面資訊的圖譜。
算是目前對物體內部穿透效果最好、同時精度也最高的裝置。
例如咱們前一段的祝融火星車上就配備了這套儀器,網上有張祝融車的全景圖,右下角30°左右便是SIMS儀的外接埠。
不過SIMS技術有兩個缺陷:
一是它的成本非常高,高到離譜,哪怕是某爽都得辛苦個好幾年。
一般來說,Ar+離子一個晚上大概能轟掉一微米的晶體體表,換到妖獸晶這種物體上,全套實驗成本搞不定得大八位數甚至九位數都有可能。
畢竟這玩意一上ppb恐怕都不夠,起底得拿到10ppt的量級才算完成任務。
第二就是...
它有可能損壞妖獸晶,甚至使其完全失效。
因為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妖獸晶內點陣應該是處於某種非常複雜的形態。
甚至不排除一絲混沌態的可能性——不管這可能性有多低,理論上都得承認它確實存在。
因此哪怕只轟碎1微米的深度,都很可能在微觀層面對妖獸晶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因此林立的這道命令是非常有風險的。
一旦妖獸晶因為微觀層面出現了問題,那麼代表著這個孤本將徹底報廢。
不過林立最終還是選擇走出了這一步,有些風險是探索未知時必須承擔的。
事到如今,不走下去也枉為科研人了。
不過這一步必須由他親自到場才行,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到現場的原因——說難聽點,要是妖獸晶真被離子束給轟壞了,他作為營地負責人兼赫赫有名的華夏生物學權威,頂多就是寫份報告的事兒。
不可能在行政方面被處罰。
但若是他沒到現場。
哪怕是透過遠距離傳訊下的命令,一旦出了實驗事故,那定然有部分責任會落在王薔身上。
屆時這個小姑娘縱使能留在營地裡,相關的研究許可權也會被縮短很多,起碼沒啥機會再接觸三階妖獸的解剖了。
所以作為老師,林立是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一切準備就緒後,林立站到了二次離子質譜儀面前,王薔則在一旁輔助。
&n,轟擊沉積角2theta!”(為啥符號我打不出來?)
&nA/c㎡,入射源離子濃度大於10^14atoms/c㎡!”
“高能量Ar+離子束已準備就緒,能量9659.6電子伏特!”
隨著幾道流程的完成,林立的鏡片中閃過一片果決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