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再說”四個字一出。
作為一位多次參加密級專案的老科研人員,李百安哪能聽不出這個新技術的重要性?
他不由和林子明對視一眼,二者近乎同時點頭:
“好,沒問題,我們在青城山等著你。”
...............
十個小時後。
風塵僕僕的潘院士帶著一隊人馬抵達了青城山外。
不要以為十個小時很久,潘建偉院士可是從魔都轉東戰飛來的。
從光門到東戰就要一個多小時,從東戰再飛到句芒基地,最終轉飛到青城山。
十個小時已經可以用光速來形容了。
話說回來。
這也是自林子明到了青城山一以後,迎接到的第三批外援了。
國家掛,恐怖如斯!
見面後。
潘院士先是薅了薅本就稀疏的前發,隨後對林子明二人打招呼道:
“林上校,李老,許久不見,甚是想念。”
李百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迫不及待的問道:
“小潘,你們突破了經典通道的哪方面壁壘?”
潘院士看著他,兩個字脫口而出:
“載體。”
李百安聞言頓時瞪大了眼睛,一旁的林子明則一頭霧水。
很典型的兩個眾所周聊天,一堆鮮為人懵逼。
嗯,一堆。
當然了。
潘院士很快便注意到了林子明的情況,主動開口解釋道:
“林上校,您可能有所不知。
單獨量子通道無法完成資訊傳遞,需要經典通道的配合,才能把量子態轉變為資訊位元被接受。
目前經典通道的載體99.99%都是光纖,剩下的0.01%也都是其他類似光纖的固態物質。
比如一定溫度下的冰塊、金屬或者乾脆就是超導體等等。
也就是說。
載體一定是宏觀下的固體,也就是咱們肉眼能夠看到的事物。
其他的氣體啊離子啊都不行。
這就導致了我們可以把一定直徑以下的粒子送進氣旋,卻沒辦法從中獲取任何資訊——因為沒有經典通道作為載體反饋。”
林子明和李百安同時點了點頭,剛才他們已經試過了,宏觀物體是沒法穿過氣旋阻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