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從空間的現有情況上看來,會不會是宇宙飛船撞上星際塵埃的二種假設?
也就是存在有某種未知的外力在做功,實際上的質心繫依舊是守恆態的情況?”
宇宙飛船撞星際塵埃,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假設。
這種假設下塵埃部分沒有初始動能,宇宙飛船在太空中航行。
當塵埃撞上飛船的時候,這是一個完全非彈性碰撞,體系內部有動能變化——存在一部分熱耗散。
那麼能量守恆的公式就應該寫成:
外部做功=整體動能變化+內部熱耗散。
但當潘院士說完這番話,李百安還沒來得及表示之前。
他自己不由先皺起了眉頭。
倒不是說他覺得這個推測有誤,立刻就現場推翻反悔了。
而是他的心中忽然冒出了某種很奇怪的感覺。
這種感覺說不出來的古怪,像是什麼東西卡在心裡,但認真去抓的時候又抓不到一般。
難受.jpg。
一旁的李百安卻沒有注意到潘院士的異常,畢竟他們這會兒在討論的是質心繫動量的學術問題:
“外力嗎?
這倒是有可能,這個假設其實是挺符合天宮空間的,因為天宮每天都會吸收氮素進行反應生成y粒子,能量轉換未必是個閉環。”
接著他頓了頓,又說道:
“小潘,咱們繼續做檢測吧,還是針對邊界,爭取再搞清楚些它的性質。
既然確定了是正曲率態勢,那麼這次膽子可以大點,上光子和激發態粒子試試。”
光子是一種很常見的微粒,存在於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例如每當你關掉開啟某部小電影的時候,無數光子就像出膛的炮彈一樣,筆直地射到了你的臉上。
光子屬於中性粒子,自身具備微小的波動性,屬於宏觀可見微觀神奇的特殊物質。
這次探測器上的光子射束主要是為了檢測邊界的疊加態,性質有些類似雙縫干涉實驗的量子擦除。
它利用了光子的偏振性以及量子糾纏原理。
潘院士他們在射束出口端上安裝了不同的介質,一共四種。
當光子透過出口的時候,由於介質的存在,它的偏振性就會發生改變。
如果這個光子與邊界上甚至邊界外的某個光子處於量子糾纏態的話,那麼對應光子的狀態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這樣一來,潘院士他們便能收集到一定的資訊。
不過光子的預準備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潘院士他們先看起了其他收集到的資訊內容。
.........
.........
注:
看到了限制未成年人遊戲的新聞,忽然很想知道這本書的讀者裡有多少未成年......
未成年的可以在這邊留個1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