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接下來要進行的取樣探測。
雖然進去取樣的是各類機器,但前置環節必須要有人乘坐直升機上去才行。
而乘坐直升機的人選......
林子明看了眼躍躍欲試的李百安和潘建偉院士。
心中本欲開口相勸,但想到自己此前接觸過的劉向前華君等人,原先已經跑到嘴角的勸阻最終化成了一聲嘆息:
“唉,李老,潘院士,多加小心.......升空探測任務,執行!”
嘟嘟嘟——
五分鐘後。
兩架直18先後飛上了天,並且滯留在了氣旋入口附近。
待機身停穩後,直升機艙內。
潘建偉院士正在向魏凡交代著各種資訊,他的左手壓一臺裝置頂殼處,右手卡嚓卡嚓的按著一個開關:
“這是代號q1的氣體取樣機,啟動端在這裡.......
這是弗洛斯溫感裝置,大的是主控,小的是子控.......
這是.......”
潘院士交代的事情多且雜,一般人聽下來頂多就幾個四五成。
但魏凡可是個練氣九層的修行者,記憶力堪稱過目不忘。屬於看個一天書就能去參加考研政治的那種。
因此他沒花多少工夫,就記下了各種裝置的啟動方式。
最後穿上嚴密的防護服,扛著一堆裝置就飛向了氣旋入口。
抵達入口處後。
魏凡先是看了眼頭頂的氣旋,此時氣旋已經被破開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
隨後他是個看著藥方抓藥的新手醫師似的,一件件的將裝置往入口裡投放著:
“q1先開左邊啟動端,黃燈亮了以後再按藍色按鈕.......”
十多分鐘後,各種裝置被成功送進了天宮。
完事後的魏凡沒離開,而是提溜著一個小型基站,在入口處做起了人力中繼。
而另一邊。
諸多裝置在被送進天宮的第一時間,便開始了資訊收集。
最先傳來反饋的是溫感裝置。
這套裝置配備有強鐳射和聲波測距系統,在海底或者沙塵情況下都能正常執行。
因此在啟動後半分鐘不到,它便將天宮的極限距離給探測了出來。
當然了,結果肯定不是直線。
但在初步判斷天宮面積方面,幾度仰角的誤差基本上可以忽略。
直升機艙內,李百安正緊緊的盯著螢幕上的資訊:
“高度137.7米,以落地點為東側。
其餘三向的距離分別是4136.9米、1928.3米、1900米整。
另外還有二十多個不同方位的測量資料,資訊足夠進行模型擬真了。
也就是說.....
天宮類似一個底座是正方形、高度略低的扁矮長方體空間?”
一旁的潘院士點點頭,補充道:
“也有可能是其他略微凸起或者凹陷的不規則形狀,但總體上不會有太大偏差。”
李百安想了想,對趙志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