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天宮內雖然隱約有些灰暗,但景象依舊是肉眼可以分辨看清的。
Ωccc++重子編碼後可以傳遞光,這項技術早在11年便被兔子們掌握到了手裡。
目前國內很多民間機構都有相關技術儲備,屬於一項很成熟的微粒編碼技術。
奈何此前一直做不到通道載體的突破,傳輸影象大多用的是波或者渲染光子,導致了這項技術始終沒有用武之地。
如今有了鈹離子組成的微觀通道做載體,Ωccc++重子便能很完美的將影象傳輸回來。
不過Ωccc++重子雖然可以傳遞光,但它並沒有——或者說做不到編碼紅外功能。
也就是說如果天宮內部沒有光線,那麼螢幕上顯示的肯定是一片漆黑。
而眼下的情形卻可以很明顯的說明....
天宮內有光源!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資訊。
如果說是現代背景下,做到儲備足夠某些小型區域使用上千年的能源並不算離譜。
很多高純度能源只要條件合適,別說兩千年了,持續到柯南大結局也不算啥。
但張道陵他是什麼時代的人?
東漢時期!
那時候可沒有什麼核反應堆給你儲備,民間點火手段要麼是蠟燭要麼是篝火,野外的話加個篝火或者火炬。
頂多就是遇到一些暴君當政,偶爾點個人燈啥的。
天宮內有沒有氧氣還得另行探查,但低溫到零下幾十度這肯定是沒跑了,基本上不存在燃燒發光的可能性。
這種情況下想讓天宮內具備可見光,有且只有一種可能:
靈氣!
也就是說。
天宮內一定有某種以靈氣為能源的裝置,在這兩千多年裡不停的提供著光源!
並且不出意外的話,天宮裡靈氣的儲備量大機率不會低到哪兒去。
隨後潘建偉院士將這一情況彙報給了地面。
很快,林子明傳來回復:
下次一定......啊不是,加大力度!
目前鈹離子通道的鋪設極限是八百米,直升機與氣旋的距離大概是三十米出頭。
姑且按五十米來算吧,鈹離子通道也能往裡頭捅進去七百五十米。
考慮到一些鮮為人同學理解起來比較費勁,所以用個其他例子來形容吧:
大家可以把鈹離子通道看成是攝像機鏡頭的鏡框,Ωccc++重子就是鏡頭的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