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精度對於一些軸承、潛艇的螺旋槳、洲際導彈上的機械陀螺儀來說勉強不算很難。
在資金足夠的情況下,花些成本基本上可以做到。
還有比如薄膜沉積裝置的要求。
這種裝置基本上都是要在三百毫米直徑的晶圓上,平整的沉積出一層幾奈米厚的膜。
這層膜呢,最厚的地方和最薄的地方基本上不能差出0.1奈米。
另外一個就是原子的直徑,差不多在0.1奈米這個量級。
但對於冰棺這種體積的物件來說,奈米級別的精度還是比較困難的。
起碼如果單靠神念,幾乎沒可能做到這種地步——不久前指揮部曾經托馬寧找到楊正初,讓他用神念加工了一個磨具。
最終精確的單位是微米級別,遠遠不及奈米。
因此很明顯。
兩具冰棺是一個模板產出的物品,並且來自那個先行文明。
也就是可以排除存在另一個新文明、或者本土機緣巧合出現冰制棺材的可能性。
而這也很符合兔子們不久前對那個先行文明作出的定義:
卡爾達肖夫指數1.82.0之間,具備星際航行的能力。
疑似同時擁有高度發達的科技與修行手段,也就是真正的科技修仙。
當然了。
這是針對200萬年前的先行文明作出的定義,並且很可能根據後續的發現進一步的調整表述。
隨後林立想了想,對隨行而來的明眸問道:
“明眸老師,當初你看到的棺材是這種模樣的嗎?”
明眸聞言走上前,對著冰棺看了幾眼。
接著很快搖搖頭,語氣篤定:
“不太像,那時候我看到的是硃紅色的棺材,不是透明的。
並且以行星為對比的話
一具棺材的大小,恐怕不會低於咱們的遼寧號漁政船。”
林立微微頷首,示意自己明白了。
隨後又環視了周圍一圈,說道:
“諸位,冰棺的外部資訊就這麼些,所以大家調整一下精神頭兒,咱們現在就開棺吧。”
眾多專家自無異議,陸續做好了準備。
過了五分鐘。
兩臺械臂移動到了冰棺上空,操作檯周圍也開啟了阻隔帶晶陣。
各方就位後。
林立按下了一個啟動按鈕。
嗡嗡嗡——
圓臺周圍先是升起了一個比棺蓋要大些的緩衝模組,防止可能出現的意外墜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