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災害被困,可能有的人只是缺氧,有的只是缺水,而有的卻可能是重傷危及——而前面兩者雖然說的是“只是”,但一旦缺乏氧氣和水,他們死亡的時間說不定可能比重傷員還早。
這種破障引導機器人針對的便是前者,以此騰置出時間去搶救重傷人員。
目前本土的脈衝鑽頭已經能打通八米長的通道,而機器的直徑不過40厘米高1.5米寬而已。
當然了。
由於鑽頭在內部是扁平態的原因,鑽頭的硬度相對有限。
所以目前對於高強度材料的鑽進還比較困難,上限就是貝殼那種強度的土地。
像星城17年公佈的儲備救災物資中,便有45臺這種引導機器人。
總而言之,這是個將來可能救下很多人性命的東西。
視線繼續迴歸原處。
凹槽下,冰棺邊上。
隨著脈衝電流和和氖氣的注入。
記憶金屬迅速發生了形變,變長變粗變硬後的鑽頭更加的堅挺了幾分。
很快。
四條靠近冰棺上下端的地下孔洞便被打通了。
雖然孔洞與地面的距離有五厘米,但坑底地面也不全是硬石,起碼70%都是泥土。
因此5厘米的泥土阻隔對於拉昇工作來說,幾乎是個隨手可破的小甜點。
隨後在磁吸裝置的引導下,四根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繩索穿過了孔洞。
接著在另一端冒頭、被拉起。
最後形成了一個橫截面類似凵的形狀,最上端對接著多級壓縮深冷拉力機組。
一切就緒後。
陸朝陽大手一揮:
“升棺!”
轟轟轟——
潘關生剛一按下按鈕,深冷拉力機組便發出了低沉的轟鳴聲:
這種極地專用裝置皮實的同時也拋棄了細膩,因此噪聲還是不低的。
不過陸朝陽卻沒有被這幾道噪音干擾。
此時他的的目光正緊緊的盯著冰棺,聚精會神的關注著每一點微小的變化。
按照指揮部的規劃。
這套a計劃裝置可以拉起的最大重量是8.6噸,也是在不影響洞穴佈局情況下可用拉昇的極限。
一旦冰棺超過這個重量,毀壞洞穴倒不至於,但多多少少要破開一些土方,為高階裝置提供一些運作環境。
如果加量到20噸還是不行,那就得啟動上面所說的其他預案了。
屆時可能會對於洞內的七彩果實產生無法挽回的傷害,甚至藤蔓徹底死亡。
這無疑是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倒不至於,自損三百的方案吧。
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
終於。
當裝置運轉了十五秒左右時,冰棺出現了被挪動的跡象。
此時拉力螢幕上現實的數字赫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