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添文雖然如今年歲已然不小,身體機能也逐漸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但作為一位頂尖的生物學家,他的思維能力卻絲毫沒有退步。
可以說他提出的幾個問題,幾乎都壓在了蛇蜈的關鍵點上:
脊柱是否和化形有著某種關係?
雷劫起到的是還原還是進化作用?
以及脊柱的材質為什麼可以承載雷劫,卻能被三階手術刀成功切斷?
不過可惜的是。
由於本土妖獸樣本實在太少,這三個問題恐怕一時半會難以得到解答。
而就在楊添文和羅峰討論著脊柱有關的可能性時。
先前那位打算把蛇蜈取名蜈凡的甘甜甜,再次甩著羊角辮跑了過來:
“楊老,羅學長,雷劫後的蛇蜈生物模型我們的資訊工程小組已經模擬還原出來了!”
沒錯,資訊工程小組。
這位個頭看上去只有一米四多、像是根豆芽菜的小姑娘,其實是一位.......
程式猿!
或者準確點說。
是川大生物實驗室、動物原生資訊模擬工程小組的首席演算法工程師。
在這次實驗中。
整個小組的任務只有一個:
透過生物骨架化石對比,用演算法還原出生物的理論樣貌。
雖然實驗室中已經有了蛇蜈的真實屍體樣本,但三階妖獸顯然是屬於生物‘進化’類的一種。
就像戰鬥暴龍獸和亞古獸的概念一樣。
三階體與它的初生狀態之間,肯定有著極大的差別。
尤其是在脊骨被雷劫縮小後,甘甜甜的任務便來了:
模擬出蛇蜈與脊骨對應的生物模型,為相關研究提供影象方面的參考。
實話實說。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畢竟生物學和ps還是不一樣的,不能硬套公式。
不是說你脊骨縮短到了百分之幾,整體的動物大小也按照比例縮小就完事兒了的。
舉個例子。
蜈蚣的皮燕子馬爾皮基氏管是個非常怪異的形狀,和糾成一團的鐵線蟲差不多。
但實際上。
它和蜈蚣的幽胃之間有著一個特殊的線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