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基數之下,擠出兩千噸一點壓力都沒有。
供給環節沒問題,兔子頭疼的自然便是運輸環節了。
兩千噸煤炭的運輸,這是啥概念?
光門每天的吞吐量才萬噸上下呢!
也就是單單一項煤礦,就佔據了目前光門20%的運載力!
最簡單的來說。
如果把這20%的運力騰出來運輸靈氣,華夏修行者的數量就可以增加20%!
按照現在的人數計算。
20%那可就是足足一萬人呢。
在這種基數條件下,到最後很可能會少出一尊或者幾尊的結丹甚至元嬰。
因此在很早很早以前,核心層便展開了光門運力的騰置最佳化。
然而道理誰都懂,羅馬卻不是一天就能夠建成的。
因為煤礦和鐵礦不一樣,它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從靈石礦脈那邊因為管理水平突出(?)而被升職的費裘幾乎沒日沒夜的在監理排程,這才在四月中旬堪堪將一切都準備就緒。
此時距離煤礦的發現已經過去了七個半月,與魏家合作的那條靈石礦脈都被挖空三分之一了。
如此漫長的等待過程。
費裘和雷文俊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在意煤礦的開採環節。
此時此刻。
費裘正與不久前趕到現場的林子明二人戴著安全帽,親自下入礦井做著最後的驗收。
“林上校,為了保證採煤安全,我們這次使用的是單一走向的長壁採煤法。”
礦井下方。
費裘此時拿著一張示意圖,右手食指在上面輕輕滑動著:
“採煤面料走的是採區運輸石門——採區下部車場——軌道上山——上部車場——區段迴風巷——工作面上口這條路,也就是我們剛剛過來的那條。
運煤系統工作面則是煤區段運輸巷——運輸上山——採區煤倉——採區運輸石門,最後外運。”
林子明聞言,抬頭打量了一番頂部。
又用手摸了摸身邊的鋼筋,非常牢固。
隨後他想了想,問了個來之前指揮部交代的問題:
“費處長,區段平巷的佈置是雙向還是單向的?”
“當然是雙向。”
費裘沾著些許灰石的指甲指向了另一張示意圖,他們這行基本上退休前和乾淨不會有啥交集:
“您看這裡,我們在第二條區段平巷內放入了移動變電站。
這樣有利於掘進通風、排水,也有利於後續的探煤。
當然了。
這種做法的缺點很明顯。
就是電纜移設複雜,會影響液壓支架的透過,不能開缺口。
還有就是維護困難,掘進費用高。
不過對於咱們營地來說,成本是最不需要考慮的東西。”
林子明頗為認同的點了點頭。
正如費裘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