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薔輕輕點了點頭,語氣有些凝重:
“這種顆粒的體型要比奈米脂肪還小點,而且很奇怪的是.......
我們的質譜儀沒法檢測出它的任何成分。”
林立奇怪的看了她一眼,輕咦一聲:
“為什麼?
詳細成分解析不出來可以理解,其實本土也有不少東西至今搞不懂它們的詳細成分是什麼。
但一個固態顆粒,不至於連一丁點兒基礎成分都檢測不出來吧?”
正如林立所說。
未知物質這種概念不僅存在於大莫界,其實在本土也普遍存在。
比如很典型的十二基琥珀醯亞胺。
在2013年之前,這玩意就是屬於一種標準的可以發現但無法完全解析的化合物,只能確定它有哌啶基。
又比如光孕婦的臍帶裡頭,目前便有不下於四十種不明全貌的物質。
但哪怕是再難解析的物質,只要它是固體。
那麼現有的科技水平多少還是能檢測到一些資訊的。
比如在陰離子噴射時的化學特徵。
又比如基礎的素譜等等。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
當一個化合物質被發現時,它並不是完全未知的。
無外乎解析度是99%還是9.9%罷了。
面對林立的疑問。
王薔嘆息一聲,有些沮喪的說道:
“老師,您說的意思我明白。
理論上來說,我們肉眼能看到的物體,便代表它會反射光。
會反光,技術上就可以採集光譜進行解析。
但很奇怪的是,這種顆粒的光譜卻無法測定。
同時我們肉眼可以透過顯微鏡觀測到這些顆粒,微波探測也能檢測到明顯的表面凸起。
但當我們使用微針去取樣的時候,戳到的卻是一片空白。
另外各類離子、粒子還有射線我們都嘗試過了,結果.....
依舊拿它沒有辦法。”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