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世界氣象組織透過衛星資料發現在2019年3月4日,阿根廷北部有一道閃電持續了16.73秒,這就是標準的超級閃電之一。
而地球上已知距離最長的閃電長達709公里——沒錯一道閃電就這麼長。
它於2018年10月31日發生在巴西的南部,同樣被太空中的氣象衛星捕捉到了。
這類超級閃電最高放電量的理論值是三千萬度,基本上舉世罕見:
要知道,地球上每年發生的閃電次數足足多達幾十億次。
每時每刻,地球上都有上千個雷電正在發生,每秒鐘都大約有100次閃電正在擊中地球。
如此恐怖的發生基數,超級閃電出現的頻率卻不過2.6年一次而已。
實驗室裡,林立若有所思:
“也就是說......
雷劫中一次普通閃電的威力,大約等於地球上一輪雷暴放電量的40%?”
隨後他看向張光華,吩咐道:
“小張,你查查大莫界普通雷電的威力,我記得景臺長他們測算過這類氣象資料。”
林立口中的景臺長便是紫金山天文臺的景正肅,他們曾經在很早以前觀測過大莫界的三顆太陽,眼下正在全力推進衛星的有關程序。
指揮部目前擁有的氣象報告數量不多,因此張光華很快便查到了相關資訊:
“林隊,找到了。
根據資料顯示。
大莫界的雷電能級要比本土低大約20%28%,遠遠不是高雷暴環境。”
林立聞言,轉頭與曾谷成對視了一眼。
很明顯。
不但劫雲有問題,作為渡劫載體的雷電也同樣不正常。
要知道。
人造劫雲和改造雷電其實是兩個概念。
前者像是一個水庫,利用工程技術將水源聚集在一起拿來利用。
而這種技術對於工業水平的要求其實是很浮動的,古代現代都有可能做到。
可以是三峽大壩,也可以是都江堰。
總之對於‘水’的性質沒有影響。
可改造雷電就不一樣了,
它代表著能將儲蓄的水也連帶著進行改造,這種技術力是要比人造劫雲高很多的,至少要具備一定的化工體系才行。
這也就是所謂的技術下限。
隨後林立想了想,轉身對王薔問道:
“小王,那麼鍛體物質呢?
有研究結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