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文明觀測、甚至圈養低階文明,如同人在看螞蟻。
這是本土很有市場的一種想法。
這類想法在透過論壇、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以及一些遊戲傳播後,知名度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
譬如很有名的《三體》,描述的便是地外文明有關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潘院士會想到圈養的可能也就不足為奇了。
隨後潘院士頓了頓,繼續說道:
“說到底,還是我們目前掌握的資訊相對有限。
觀測也好,培育圈養也罷。
這都只是我們的猜測,目前我們沒有任何證據去佐證這點。
甚至不能排除那個先行文明只是如同過客般匆匆行過,留下了些許印記也說不定。
就像一位乘坐綠皮火車的乘客,在火車行駛時不小心將一顆糖果掉了出去。
這件事對於乘客來說無關痛癢,但對於路邊的螞蟻而言,就是一個可以引起整個族群關注的大動靜。
因此目前我們唯一能夠簡單判斷的,就是那個先行文明的卡爾達肖夫指數至少在1.8以上。”
卡爾達肖夫指數。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叫卡爾達肖夫的人提出來的指數。
此人來自隔壁的毛熊,他在1964年5月15號提出了這個理論。
沒錯,就是這麼巧——閱文集團42週年慶當日。
咳咳.....
言歸正傳。
按照卡爾達肖夫的分法,宇宙中的文明可分為三個等級:
1、2、3。
其中1型文明可使用母星上的全部能源,其中包括了衛星。
對於地球來說,就是咱們頭頂的月亮。
2型文明能收集整個恆星系統的能源,對我們來說就是完全掌控太陽的輸出。
3型文明則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源,也就是我們現處的銀河系。
按照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1型文明的功率標準。
地球的輸入能量計算需要達到1.74e17瓦,也就是174000000000000000瓦時,才能算是i型文明。
後來卡爾薩根將這個標準設為1e16瓦,並設定了一個公式來計算未達標時的文明等級:
k=log(10×p6/10。
其中k為文明等級指數,p為文明的總功率。
地球現有的功率是2e13瓦,將其代入公式可以得到一個數字:
0.7301。
這就是一些科普或者科幻裡,提到我們現在是0.7級文明或0.73級文明的出處。
再後來。
卡爾薩根利用這個公式重新定義了2型文明和3型文明,並且還進行了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