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有些迷糊的黃玉勝,趙石頭有些煩悶的吐出一口菸圈:
“小黃,你仔細想想。
你們組裡是不是有些和組長還有領導關係特別好的,有事沒事就去打小報告的人?
還有那些管事。
他們可都是魏府中人,哪個手下沒幾個親信?
你覺得和那些人比起來,咱們這種普通工人會有什麼優勢嗎?”
聽到這番話,黃玉勝也不由沉默了。
他沒怎麼讀過書,但也不是傻子。
一番交談下來,自然也聽懂了兩位年長工友話裡的意思。
他張了張嘴,有心去反駁一番對方的言論。
但話到嘴邊,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趙石頭說的話其實很有道理。
誠然。
以目前華夏人在城中的聲望,即使廠領導自己分潤一些也不會有任何人反對。
甚至連黃玉勝自己都覺得這是廠領導們應得的,他們配得上這些。
但親信這種事情就不好說了:
哪怕是普通人都有遠近親疏,更何況那些領導呢?
第一期落成的職工樓一共有十五棟,也就是十五個單元。
每個單元共有七層,每層12間房。
因此首批次拿來分配的房子一共一千三百套左右。
每套房子按住三人來計算,這也總共只能安置四千人不到。
而赤縣城內光工人就有多少?
整整四萬出頭!
更別說還有一些工人的父母兒女都超出或者低於入廠的年齡,不是一比一這麼簡單的。
因此受到分房輻射的實際人數要更多,差不多有六萬左右。
六萬選四千。
十五分之一的分配機率,誰能保證沒有一些內幕?
隨後黃玉勝想了想自己的表現:
工位上中規中矩,除了早進廠沒啥特殊的地方。
關係上嘛...由於家庭負擔原因和工友們的交流沒那麼密切,一個車間二十五號人也就那麼兩三個耗油。
管事那邊就更別說了,他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花,哪裡有錢和精力去維持和領導的關係?
這種情況可以用踏實肯幹吃苦耐勞來形容,但語意一扭也能給你說成是沉默寡言心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