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家看來有關的東西則更多。
比如球的受力、速度和方向,距離球門的距離......
甚至草皮的摩擦力、球迷吼聲的分貝數等等。
只要把這些因素事無鉅細地考慮到方程裡計算,完全可以精確預測三秒後球的狀態。
但無論是球迷也好科學家也罷,應該都公認一件事:
球進與不進,至少和一件事情是絕對無關的:
那就是你家的電視。
無論你用什麼品牌的電視,無論電視的螢幕大小、清晰度高低、質量好壞、看的是咪咕還是央5......
該進的球還是會進,該不進就是不進。
哪怕你氣得把電視機砸了都沒用。
你是不是覺得,上面說的全都是廢話?
那麼,仔細聽好:
雙縫干涉的實驗證明了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球進還是不進,直接取決於在射門的一瞬間,你看還是不看電視!
是不是很恐怖?
光子從發射器射向雙縫,就好比足球射向球門。
用攝像頭觀測光子是否進縫、怎麼個進法,就好比用電視機看進球。
你開了攝像頭觀察光子(看電視),和沒放攝像頭(不看電視)——兩次實驗的結局竟截然不同。
這就是觀察者的魔咒。
不看光子它就是波,看一眼它就瞬間變成粒子了。
說實話。
這玩意兒目前真不能深究,再深下去甚至可能扯到唯物和唯心的區別。
本土真正有資格涉及到這個領域並且發出權威聲音的,目前有沒有二十位都不好說。
也正是因為光的波粒二象性,令王薔忽然有了一個新想法:
透過電波干涉來傳遞資訊。
“目前我們雖然對神唸的詳細情況暫不瞭解,但劉老的團隊早就確定了它是一種波。”
此時,王薔正在對眾人闡述著自己的想法:
“魏族長的神念無法傳輸,是因為神唸的另一端連自他的松果體,神念去哪兒做什麼都是由他的意念在控制。
也就是說他是一個觀測者。
既然是觀測者,就必然會出現干擾現象。
平日裡還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