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對於靈氣的感應主要都是依靠修行者進行,溯源就更別說了。
我們的這套靈能微感裝置才剛剛研發出來不久,主要針對的是定點區域的靈氣感應,溯源難度實在太大了。
而眼下咱們的檢測人員又沒法進空間,無法進行人力探索。
所以在這套裝置達到一定數量之前,咱們大機率沒法確定靈氣的出處。
當然了。
咱們也可以和砸金蛋似的去盲猜一些區域,比如請明眸老師或者費裘處長試試,但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潘院士聞言用手撐著下巴,又問道:
“小王,這種靈能微感裝置的產量是多少?”
王薔想了想,說道:
“靈能微感裝置需要用到一種特殊符文做感應核心,目前華君華院士的符籙小組還沒有找出量產符文的方式。
所以想要準備能夠完整監測天宮區域靈氣的裝置.....
最起碼要五個月的時間吧。”
潘院士臉色不變,捏著下巴的手指卻不由重了幾分:
“五個月啊......”
就在這時。
一旁始終沒有發聲的林子明忽然說道:
“潘院士,我一直有個問題想問來著。
如果裝置有限的話.......
咱們有沒有辦法增加入口面積,或者派遣個子嬌小的探測人員進去收集資訊呢?
哪怕不是修行者,人力能收集到的資訊也比機器要高的多吧?”
氣旋入口的規格是30x30厘米,正常情況下來說,普通人肯定是進不去的。
但華夏人口基數眾多,如果真要找的話,想找出幾個符合條件的人選還是可以做到的。
數量可能不多,但也絕不會是零。
哪怕對方不是體制內的人也沒關係。
大不了給他幾百萬的酬勞,完事後再把人安排到大莫界待幾年就行了。
在這種情況下酬勞別說百萬千萬了,真有合適的人選,你給他一個億又有何妨?
在涉及到本土靈氣的問題面前,錢真的只是個數字而已。
不過令林子明意外的是,潘院士搖了搖頭:
“林上校,你想的太簡單了。
入口是肯定沒法擴張的,內部印記的大小就是我們先有手段的極限。
至於派遣人手......
首先,空間內的溫度在零下六十度左右,光是這種溫度就需要厚重的防護服了。
縱使可以採取人衣分離的方式運輸進入,非專業人士一時半會也是很難立刻投入工作的。
更別說空間邊緣附近還有大量的伽馬射線存在,外加大量的正電子......
如今的天宮空間就像是充滿了甲烷的密室一樣,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大問題。”
說完潘院士看了眼天空,又看了眼王薔,繼續道:
“如果說我們的準備期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我或許會支援派人進去探索空間。
因為我們確實等不了那麼久,時不我待。
但如果只需要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