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區域的規格差不多有200米x200米,周圍有幾間倉庫模樣的屋子,沒什麼高層建築。
看上去應該是某處不算特別重要但地段上佳的庫房。
到了場地中央後。
馬寧將兩個空間袋交給了魏強生,由魏強生施展神念,取出了數十個木製的集裝箱。
接著他看向身邊的一位中年人,用華夏語說道:
“黃工,麻煩你了,按照計劃行事吧。”
中年人表情一肅,摸了摸手上的老繭說道:
“明白!”
這位被稱作黃工的中年人名叫黃嘉奇,今年四十五歲。
來自黔南的某大型天眼專案中心,天琴計劃的參研者之一。
另外也是這次負責天線列陣安裝事宜的總工程師。
此前提及過。
兔子們和楊家談好的天線列陣有效距離為750公里,而現役的天線列陣傳輸距離普遍都在6000公里以上。
當初兔子們從膠澳找到的那臺2500公里的天線列陣都算小規格了,更別說750公里的“迷你”型號。
所以這次兔子們只能去戰備倉庫裡頭翻找那些上一代的庫存,最終鎖定了這臺830公里傳輸距離的老古董。
考慮到大莫界不存在無線電干擾。
這臺裝置在大莫界的極限距離甚至可能達到900公里。
又給紫瓊城賺到了呢,可惡。
此前曾經有眾所周知童鞋提出過一個問題,表示天線列陣的功率沒法傳輸影片。
這裡就得提到一個問題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
天線列陣、天線陣列、列陣天線、陣列天線是四個不同的概念。
暈了沒?
暈了就對了,這玩意就是這麼燒腦。
雖然目前大多數時候,以上四個詞其實都指的是一樣的事物。
甚至很多搞無線電的專業人士都分不清這些東西。
但在特定情況下。
這些概念還是略有不同的。
其中天線列陣是屬於準天眼級別的大型裝置,或者絕大多數的時候媒體都會把這玩意直接叫成天眼。
而眾所周知同學計算的則是天線陣列。
&nimo技術的天然延伸,透過把原有傳送側天線數提高一個數量級——比如64和128,從而提高傳輸效率。
天線列陣則要更高精尖一些。
它是一個非集束的大型裝置,涉及到了赫茲向量。
這種裝置的頻寬傳輸長波還是非常輕鬆的,越洋通訊很多依靠的就是長波。
比如兔子們之前從膠澳運來的那臺e765就是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