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我說的是炮彈,而不是導彈。”
某種程度上來說,林立的話其實是正確的。
目前各國在中遠端導彈這塊,二次點火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採用的是冷發射類似的原理。
連阿三都能做到。
畢竟大多數導彈使用的固體燃料發動機,想要達到二次點火併不算難。
但是導彈的二次或者多次點火,核心目的更多是為了降低發射風險,同時增加射程,同時還能節省燃料。
但是炮彈和導彈不一樣。
目前各國同樣也在研究炮彈的二次加速,但相關領域幾乎都沒有突破性的成果。
和中遠距離導彈的二次點火比起來,炮彈二次點火的目的不是為了飛的更遠。
而是為了能躲避攔截,同時增加動能,使其爆炸時可以轉化出更多的機械能。
&nv^2/2,這是一個連鮮為人都知道的公式。
目前除了電磁炮發射的的鎢塊以及高超音速導彈外,常規中小型炮彈也好、槍械的子彈也罷,最快的初速也就每秒18002000米。
它們無法提速的原因很簡單:
炮彈和導彈不同,目前n2之類的材料可以做大型導彈的點火藥,卻無法做炮彈的發射藥——因為炮彈有膛壓的限制,超過膛壓後果只有一個...!
因此,常規武器中的槍、炮是靠非金屬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推動工作的。
所以彈頭、炮彈的出膛速度不會大於氣體膨脹極限速度。
這導致了炮彈的初速存在有一個上限值。
好比你扔石頭,石頭的速度不可能高過你手臂揮舞的速度。
雖然現在使用新型發射藥(比如液體發射藥)新的投射機理(如電磁炮)可以不同程度的超過這個限制。
但對於傳統炮彈來說,初速基本上很難突破2000米/秒這個關口。
而按照小黑提出的想法。
若是能將疾行符成功破解,使其能運用在炮彈上......
那麼無論是從減少燃料還是增加動能的角度來說,無疑都是一大極強的助力。
當然了。
目前這僅僅是一個很長遠的研究方向,想要徹底實現還是有許多困難的。
例如火控的彈道計算、拋物線變化後的中值方程組等等.....
但還是那句話:
無論如何,這是一種具備實操性的想法,只是其中的路會很難走而已。
同時由於華君團隊主攻的是裝甲方面的原因,疾行符的課題想要進一步研究,必須再尋找其他武器類專家的協助。
送走華君之後。
林立剛準備閉目養神,張光華的聲音又一次在門外響了起來:
“報告,目前天線列陣已經除錯完畢,魏府方面傳來問詢,商隊是否準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