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城池......你聽說過馬丁·尼莫拉的那篇短詩嗎?”
指揮部內陷入了沉寂。
只聽馬寧緩緩道:
“當他們來抓工會組織者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
等馬寧將詩唸完。
施澤鴻嘆了口氣,繼續道:
“按魏府所說,由於妖獸中有三階大妖的存在。
周圍的城池想要圍剿這批妖獸,起碼要付出三位結丹境以及十位築基境的代價才足夠。
加之妖獸在攻城時吸收了足夠的氣血,短時間內應該不會騷擾其他城池。
所以...大部分城池的領屬家族都不願意出手。”
馬寧和戴宏朝相視一眼,身為社會學家的二人都從彼此眼中看出了一抹無奈。
大莫界的城池基本上就代表著獨立的政權,亂的跟東周早期似的,有塊地就能稱那啥。
這種情況下,要麼是遭遇到大型獸潮的分流攻擊,大家被迫需要互助。
要麼就是附近三兩家靠著聯姻之類的手段,搞起個小型同盟。
所以當得知這群妖獸有足夠的血食消耗時,絕大多數城池都選擇了裝鴕鳥。
剩下一些有心的家族見此情形也只能無奈一聳肩,罵句豬隊友然後跟著掛機了。
這是割據政權的常態,華夏曆史上類似的例子說實話其實也挺多的。
說好聽點叫眼界有限格局不足,說難聽點就是鼠目寸光傻x一個。
而與馬戴二人關注的社會形態問題不同。
林子明身為軍人,他的切入點則偏向了作戰角度:
“施主任,那群妖獸距離我們有多遠?所在地臨近範圍內是否有其他城池?還有各級妖獸的數量有多少?”
施澤鴻聞言從身邊取出一份地圖,並將其鋪到了桌面上。
比起營地製作的地勢地貌圖。
這幅地圖所繪製的資訊要簡易的多,只是粗略的用圖形標註了一些山川河流的資訊。
“這是魏家提供的一份地圖,精確度只能勉強達到公里級,雖然精度不高,但判斷大致方位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施澤鴻解釋了一句地圖的來歷,接著在地圖上指了個方位:
“山峰距離營地直線距離大概一百五十公里——也就是裡三百里左右,方位東偏南。
這座山名叫小連子山,高度大約是六百多米,周圍有三四座小山坡,其他資訊未知。
小連子山的五十里內沒有城池,擴大到百里範圍的話有兩座,最高戰力大概築基期八到九層。
畢竟那群妖獸也處於戰損恢復期,不可能找臨近城池的地方做據點。
至於數量......妖獸總數大約三萬左右,雙首牛的數量在六到八千。
存活著的二階妖獸大約十五到二十投,三階妖獸五頭,都是三階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