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這才想起,別看胤祺不住在宮中,但他額娘是最為受寵的宜妃,有宜妃關照,總不會吃了虧去,更何況,還有皇太後呢。
“這樣我也放心了,有事沒事的,讓宮人傳句話來,也不拘說多說少,讓我知道你在宮中一切都好就好。”黛玉勉強笑著,認真叮囑。
胤祺見著黛玉認真的神色,緩緩點頭,將她的囑咐放在心上。
聖命難違,匆匆說過話,胤祺便往宮中趕去。
等入了宮,才發現,此侍疾非彼侍疾。
馬車從林府往紫禁城而去,朱紅的城牆被日頭的餘暉照射著,平添了厚重之色,如同百年來一般,注視著這宮殿中發生的生死愛恨。
入了紫禁城,坐上康熙特許的轎輦,卻只見轎輦徑直往寧壽宮而去。
難道皇太後也病了!胤祺陡然一驚。
太皇太後病了後,胤祺雖然每日進宮,但和後妃的時辰是錯開的,並未見到皇太後和宜妃,他也不知皇太後如今身子如何。
胤祺前些日子進宮為太皇太後念經祈福,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心中無悲無喜,最多有著見到生命逝去的憐憫,畢竟他自出生以來,和太皇太後就沒見過幾次,但皇太後不同,驟然得知可能是皇太後生病,胤祺再不能平靜,一時心亂如麻,恨不得立馬就到了寧壽宮。
等入了寧壽宮,蘇曼驚詫地看向胤祺以及跟在他身後的大包小包行李:“阿哥,您這是?”
胤祺匆匆打斷:“嬤嬤,皇阿瑪令我侍疾,卻領我到了這兒,可是皇瑪嬤病了?”
蘇曼猶豫著,見到胤祺堅定的眼神,自知無法糊弄:“阿哥您別急,皇太後確實偶感不適。”
原來太皇太後這病來勢洶洶,一倒下便纏綿病榻,再起不來,慈寧宮中日日都是苦澀的重要味道,閉門許久的坤寧宮也重新開啟,薩滿法師日日在其中祭祀祈福,只求太皇太後能夠好起來。
康熙與太皇太後感情深厚,日日晨昏定省不說,又如康熙十二年太皇太後六十聖壽一般,揮毫寫下數個“福”字,送到各個寺廟、道觀供奉,只這一次,這個“福”字也帶不來福氣。
太醫吞吞吐吐,卻也不得不說,太皇太後大限將至,委婉地勸康熙做好心理準備。
皇太後與太皇太後同出科爾沁部落,是太皇太後的侄孫女,嫁入大清卻不受順治帝的喜愛,若非有太皇太後護著,她在宮中的日子絕不會如此舒服。
聽到太皇太後藥石罔顧,皇太後亂了心神,在慈寧宮中親奉湯藥,甚至連妃子都退了一射之地。
這麼著幾日下來,太皇太後不見好轉,皇太後又病倒下來,這讓康熙看得心驚不已,一旦太皇太後真沒熬過,皇太後就是他唯一的長輩,他絕不允許皇太後身子垮下。
胤祺既是被皇太後撫養長大,又心性純孝,侍候皇太後再合適不過。
果然,等胤祺入了寧壽宮,他對皇太後事事關心,親奉湯藥,又時時勸解,承歡膝下,沒過多久,皇太後的病便好了起來,琢磨著去慈寧宮侍奉太皇太後,任康熙和胤祺苦勸,也不改變想法。
沒法子,康熙只能下旨讓胤祺在宮中再多待些時日,務必伺候好皇太後。
胤祺雖然哀嚎又許多日子不能見到黛玉,他們之前下殘的棋,未完的詩還得往後延,卻也只能給林府傳個口信,報個平安,隨後便跟著皇太後,一趟趟的往慈寧宮跑,更是在皇太後要端茶倒水、守夜伺候時,百般勸著讓皇太後回宮,他留在慈寧宮伺候,一留就是好幾個月。
“去將萬歲爺請來。”一個飄雪的日子裡,胤祺正看著窗外飄飛的雪花發呆,突然聽見太皇太後的聲音,雖然蒼老,卻中氣十足。
這是,迴光返照了!胤祺立時吩咐慈寧宮的宮女,去乾清宮給康熙報信。
沒多久,康熙頂著滿身的風雪,甚至都顧不上脫下鬥篷,大步走了進來。
“皇瑪嬤!”進了慈寧宮內殿,康熙見著被蘇麻喇姑扶著,靠著引枕,神采奕奕地太皇太後。
康熙對醫學頗有涉獵,見著太皇太後模樣,已經瞭然,他跪倒在地,膝行到太皇太後床邊,鬥篷上的雪水被滿室的熱氣一激,迅速融化,順著滴落在地毯上。
“多大人了,還這麼毛躁。”太皇太後嗔了一句,吩咐宮人服侍康熙脫下鬥篷,換下常服,又端來熱奶茶,讓康熙暖著身體。
康熙眼含熱淚,將滾燙的奶茶一口口喝下,聽見太皇太後說道:“我沒多少時間了,今兒個叫你來,是有件事要吩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