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言情小說>[清穿+紅樓]大清富貴閑人> 第126章 荒唐 元春居然動了讓賈寶玉與史湘雲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6章 荒唐 元春居然動了讓賈寶玉與史湘雲結…… (2 / 2)

黛玉的勸告,賈母難道沒聽明白嗎?並非如此,賈母嫁入賈家已經幾十年,從重孫媳婦做起,到現在孫媳婦都在膝下奉承,她見過的事情太多太多,黛玉的話,她一聽便明白,明著說是天色不定,實際上是在提醒,康熙最近心情不定,別觸了黴頭。

然而這話黛玉提醒了,賈母聽懂了,卻不能這麼做。

賈府的清虛觀打醮,看著不過是去做個道場,實際上是用這個排場告訴京中其他人家,盡管忠順王爺已經打到了賈家門口,但賈家並未沒落,還是有著有出息的子孫,不是人人都能來踩。

於是,便有了那堪稱聲勢浩大的清虛觀打醮之行。

初夏的風吹過,將屋子裡掛著的繡球吹得滾動,廊下的鷯哥被這熱風一吹,在籠子裡跳著叫了起來。

清脆地鷯哥聲將黛玉從回憶裡喊出。

黛玉施施然地起身,走到廊下,拿著芙蓉花銀小勺,舀了一小勺鳥食,小心地倒進籠中的青瓷小碗裡,鷯哥停止了嚷嚷,將頭埋入食碗,迅速吃了起來。

黛玉憐愛地逗弄著養得油光水滑地鷯哥,扭頭看向胤祺:“這次去清虛觀,除了賈家人,還有其他人嗎?”

胤祺到底是阿哥,有些訊息稍微一留心,就有人上趕著送來,他回憶片刻,搖頭說道:“沒有了,賈家給你、薛蟠的母親、史侯家的姑娘都下了帖子,但那些人也都沒去。”

黛玉細細思量,薛家現如今事薛蝌主事,他是個拎得清的,想必不願意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候湊上去,將薛母攔住了,遂笑著問道:“其他人不去我信,史家姑娘最愛湊熱鬧,怎麼她也沒去?”

史湘雲如何,胤祺本不該知道,然而此事胤祺還真聽說過,畢竟與後宮有關,他謹慎地看了看四周,見著丫鬟們全都遠遠地站著,才壓低聲音說道:“宮中元妃未賈寶玉和史家姑娘賜了一模一樣的麝香手串,並且只有他們兩人有。”

黛玉倏然抬頭,驚訝地看向胤祺,她簡直懷疑是自己聽錯了,在賈寶玉鬧出了這麼大的一場鬧劇,賈家的臉面都被人踩在地上後,元春居然動了讓賈寶玉與史湘雲結親的心思。

讓這兩人結親,實在是荒唐。

別看一個是侯府小姐,一個是國公少爺,看著好像門當戶對。

然而史家是一門雙侯的人家,這一代還有人能新封爵位,眼見著是帝王心腹,辦差得力,史家仍是鐘鳴鼎食之家。

賈府卻沒個能支應門庭的人,等老太太去了,賈府分了家,賈寶玉不過是學政的次子,更何況,琪官的事一出,賈寶玉在京中名聲也沒好到哪兒去。

雖說捧戲子對公子哥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消遣,但兩家人為了個戲子鬧上,實在是太不成樣子了,說出去都是笑話。

只要湘雲的叔叔嬸子沒有昏了頭,不願意落下一個苛待孤女的名聲,必然不會同意賈寶玉與史湘雲的婚事。

難怪清虛觀打醮這般熱鬧的事,史湘雲沒去,想必史家很快就會給湘雲相看起來,為她定個合適的婚約。

“想明白了?”胤祺見黛玉的神情,便知她也瞭然,胤祺勾起唇角,嘲諷地笑著,元妃在宮中謹慎這麼多年,好容易太子正經入朝了,眼見著勝了大阿哥幾分,她也失了分寸。

黛玉最是聞一知十,胤祺只言片語間,她已經想象到了朝堂上的爭端,她嘆著氣問道:“現在是太子佔了上分?”

胤祺眉頭一樣,嗤笑道:“什麼上風不上風的,不過就是看我那皇阿瑪到底怎麼想,我們這些兒子哪個不是隨著他的心意撥動,我瞧著皇阿瑪快忍不住,等著吧,這亂糟糟的情況就要結束了。”

黛玉見胤祺這事不關己的模樣,無奈嘆氣:“也就你還這般自在。”

胤祺將腳搭在腳凳上,仰著頭感受著日頭的暖意,他閉著眼,懶洋洋地說道:“他們爭他們的,我躲我的理藩院裡,管他外頭春夏秋冬。”

黛玉仔細打量著胤祺,卻發現他入朝當差了這些日子,神色依舊輕松愜意,自在舒適,瞧著比入朝前的日子還要輕松。

若讓胤祺知曉黛玉的想法,他必然會連連點頭,理藩院負責番邦之事,大阿哥和太子打得再火熱,也沒有人往這裡頭插手。

此時大清最終要的外邦之事就是蒙古,但皇太後就出自蒙古,蒙古人對胤祺有著份天然的親厚,胤祺處理起事情來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胤祺又不像胤禛那樣實心的辦差,自胤禛入了工部後,擼起袖子把多少年的案卷都翻了出來,仔仔細細地翻看著,對於交給他的差使,更是一百二十個上心,簡直恨不得能把鋪蓋卷搬到工部,沒多久見瘦了一大圈,連眼睛都累得凹陷,一圈全是青黑。

胤祺每日點卯當差,既不要起早貪黑,也不要一百二十遍讀書大法,更加之他沒什麼爭權奪利的心思,日子不知過得有多愜意。

是的,在大阿哥和太子鬧成一團,三阿哥時不時煽風點火,讓朝臣們苦不堪言的時候,胤祺簡直就是一股清流,他對於年長的阿哥爭奪的權利毫無興趣,對朝中的暗湧視而不見,也不想著到處安插自己的人手,為投奔自己的幕僚謀些好處。

然而康熙並不樂意看見胤祺如此舒適的模樣,康熙任由太子和大阿哥鬧了大半個月,看盡了鬧劇後,出手將倆人各訓斥了一遍,向阿哥們示好過的朝臣人人自危,唯恐被康熙想起賜罪,沒有捲入這攤渾水之人也是小心翼翼的,唯恐被殃及池魚。

京中的氣氛更加緊張,就好像有一張看不見的弓弦,緊緊地繃在紫禁城的上空,不知道哪兒的力氣不對,那弓弦就要徹底崩開,將朝中大臣射成篩子。

就在這個時候,康熙下了旨意,舉行多倫會盟,正式接受喀爾喀部落的歸附,具體事項,由理藩院負責。

喀爾喀的歸附,是一件可以載入史冊的大事,更何況康熙還惦記著在多倫會盟上推行蒙旗制度,其中事情更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朝中大臣們紛紛忙碌起來,就連大阿哥好三阿哥都老實了下來,認真地完成康熙交代的差使。

事情最多的人,自然是是入了理藩院的胤祺,他前些日子的自在再也不見,每日裡都忙得腳不沾地,誰都知道此事的嚴重性,沒人敢在這個事情上弄出岔子。

就連京中的老百姓,日日議論著的也是喀爾喀歸附一事,可喜可賀的是,在喀爾喀歸附這等大事之前,賈寶玉的那些風流故事,便已經成了明日黃花,被大家拋在腦後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