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也說得通,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黛玉悄然問道:“太子就這麼受了,不作任何動作?”
胤祺深深地往後靠入椅子中,那洋人傳來的棉花做成厚厚的褥子,將胤祺深深地接住,他暢快地嘆了口氣,含笑說道:“這就是我不擔憂太子找我麻煩的底氣。”
黛玉素來機敏,胤祺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已經無需多言,她已然明白:“所以,太子之後會將你抬著打擂臺?”
胤祺贊賞地望向黛玉,將手中把玩的花擲回瓶中,洞子房中特特培育出來的,價值千金的稀罕花,就被胤祺這麼隨意對待著,但屋子裡的人誰也顧不上憐惜那纖弱的花枝,胤祺揚眉說道:“皇阿瑪必定會將大阿哥抬起來與太子打擂臺的,憑著大阿哥在烏蘭布通的戰績,入朝聽差足以去個好地方。
若是讓大阿哥去了六部,與大臣們接觸多了,能招攬到的人自然更多,對太子就是更大的威脅,打眼望去,太子還能找出誰來在朝堂上與大阿哥爭位置,除了我這個奉藥治好皇阿瑪病的阿哥,他還能抬舉誰。
更何況,我就算入了朝,就憑我身後的蒙古背景,大臣們也不敢與我走太近,皇阿瑪更不可能考慮將大清江山交給我。”
這些事情,黛玉在胤祺話出口的第一時間,便已經想得明白,此時聽胤祺抽絲剝繭的分析,黛玉止不住地心疼,她雙目含淚地看著胤祺,眼睛都氣紅了,黛玉咬牙說道:“咱們只不過想過些安生日子,怎麼一個個的都不讓我們太平。”
我們,胤祺聽了黛玉說出的我們兩字,只覺心頭一陣熨燙,他將手腕上帶著的碧璽十八子手串取下,放在手心盤著,壓抑著心中湧起的熱意。
“放心,我心中有數。”胤祺喉頭滾動幾下,說出這麼幾個字。
得了胤祺的話,黛玉也不再繼續追問,她幹脆地將此事撂開,拿著筷子挑著桌上的菜慢慢地吃著,將縈於心上的瑣事扔開,沉浸在佳餚之中。
正如胤祺猜測的那般,他與黛玉見面沒兩天,康熙享受夠了後宮的溫柔鄉,終於將之前允諾的論功行賞提上了日程。
裕親王福全果然對大阿哥贊不絕口,只不斷地誇贊大阿哥勇武有力,身先士卒,不愧是康熙的兒子,這與太子預估的,大阿哥將被狠狠參奏一本全不一樣,他臉色鐵青地聽著康熙對大阿哥的稱贊,大阿哥得了誇贊亦感激涕零。
“好,不愧是我愛新覺羅家的兒郎,胤褆這趟出去,也能獨當一面,是時候入朝當差,為君父分憂,日後胤褆你便在...”
康熙頓了一下,好似在思索大阿哥去哪兒合適。
“皇阿瑪,”太子趁著這個機會,匆忙打斷了康熙的話,在康熙不滿地眼神裡,他笑著說道:“此番出征,兒臣聽聞五弟為您侍疾格外上心,更是為您獻上了神藥,兒子厚著臉皮,也為五弟討個賞。”
胤祉喜愛與文人廝混,想必會將他扔去翰林院,翰林院裡頭一直在修史,胤祉去那兒正好合適,至於胤祺,自小就舞刀弄槍的,又奉藥救了皇上,即使看在皇太後的份上,他去得地方也不能差,許是會去兵部。
這樣就算大哥也去兵部,一山不容二虎,胤祺瞧著也不是能屈居人後的,兵部大臣在兩人之間選誰都是得罪人,想必能保持住,不被拉攏。
康熙最是喜歡兒子們之間兄友弟恭的模樣,瞧著太子友愛兄弟,他滿意地點頭:“若非太子提醒,朕真疏忽了此事,不知胤祺,胤祉侍候的也用心了。”
說著,康熙的濃眉緊緊皺起,好似不知該如何定奪,思索片刻,康熙終於做了決定,他笑著問道:“胤褆,胤祉和胤祺,你們想去哪兒當差?”
想去哪兒當差?
康熙什麼時候這麼大方了,就連提出這個建議的太子,都沒想到康熙居然會詢問阿哥們的意向,他一口銀牙緊緊咬著,死死地盯著大阿哥。
大阿哥得意一笑,只覺著太子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沒有斷了他入朝的路,反而為他添了康莊大道。
大阿哥自信地一笑,他跨步向前,削了胡茬的臉重又變得豐神俊朗,他激動地望著康熙,恨不能將心剖給康熙看:“皇阿瑪,兒子願意去兵部,成為您的馬前卒,誓死為您效力。”
康熙捋著下頜上的胡須,滿意地點頭,又將目光轉向三阿哥胤祉。
胤祉亦同樣興奮地漲紅了臉,他撓著頭,忐忑說道:“皇阿瑪,前些日子兒臣有幸,在您麾下做事,見著那些糧草調撥事項,只覺著處處都是文章,若您不棄,兒子願意去戶部,為您分憂。”
什麼!老三居然將目光盯到了戶部,太子驟然將頭抬起,死死地瞪著胤祉,他怎麼敢,怎麼敢如此放肆。
這就是沒有隨侍在康熙身旁的壞處了,太子費盡心思才打聽出大阿哥的事情,對於在他眼中無關緊要的胤祉,並未費心力,他自然不知道,康熙病重這段時間,不重要的摺子都是胤祉幫著處理的,一旦摸到了權利的滋味,誰願意放開手呢。
大阿哥同樣震驚地看著胤祉,他也沒想到,不聲不響的胤祉,居然在暗處滋生出瞭如此龐大的野心。
康熙眼中精光一閃而過,卻並未否定,他只是將目光轉向了胤祺,和煦笑著:“胤祺,你想去哪兒?”
如同世間的每一個慈父一般。
殿中之人,包括康熙在內,都緊緊盯著胤祺,是與大阿哥一樣,去兵部?還是和三阿哥一般,去戶部,亦或是野心格外大,想去吏部?
一團團的疑問盤旋在眾人的心頭,久久不散,其中眼神更加激烈的就是太子,他並未想到,他讓胤祺與胤褆對打的計劃,居然讓胤祉得了利,如今胤祺是他唯一的希望,只盼著這五弟能按著他的心意,去兵部與大阿哥打作一團。
胤祺抬起頭,看著康熙,笑得格外真摯:“皇阿瑪,兒臣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