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林海 要讀書啦
“太子心繫兄弟,不愧是我大清的儲君。”又一日給皇太後請安之時,康熙忍不住的對太子誇贊起來。
此時已經從直隸出發,雖說太後傷了腿,但南巡一事,茲事體大,並不能隨意叫停,皇太後的鳳輦足夠寬大,在眾多宮人的伺候下,一路行來,皇太後並未遭到什麼罪,只不過是康熙心繫嫡母,請安次數愈發多了起來。
皇太後慈愛地望著正喝著蒙古奶茶的胤祺:“太子友愛,胤祺懂禮,都是好孩子。”
康熙的目光也隨之望去,見著虎頭虎腦的小兒子,盡管胤祺是他頗為寵愛的女人所生,並且由皇太後撫養長大,但在這之前,康熙並未在他身上投注多少注意,藉著南巡的機會,又加之對太子的愛屋及烏,康熙對於胤祺也多了幾分慈愛,他笑著附和:“胤祺確實好。”
皇太後得到康熙的肯定,更是驕傲:“胤祺昨兒個還親自給我端茶了,多有孝心。”
端杯茶難道是多了不得的事嗎?皇太後的語氣好像他拯救了世界一般,胤祺被皇太後誇地腳趾摳地,一時訥訥,夾起一個燒麥狠狠咬下,滿是羊肉鮮香的肉汁混著異域香料的味道,稍稍減少了胤祺的不自在。
“這幾天胤祺一直陪著我這老太婆,都沒怎麼出去,才多大的人,難為坐得住。”皇太後依然在使勁地誇贊,她也知道,雖說她能護住胤祺,但到底康熙才是天下的主子,要想讓胤祺更好,還得在康熙面前留下好印象。
確實如皇太後所想,聽了她的誇贊,康熙望著胤祺的眼神更加柔和,孝順這個品德,無論在哪裡,都是加分項。
“今日就出去走走,每日憋在屋裡,沒來得把人憋壞了。” 皇太後話鋒一轉,對著胤祺吩咐道:“前幾天不是喜歡去找太子嗎?待會兒讓烏若帶你去太子那兒。”
額,皇太後這話一出,康熙臉上的神色微妙起來,胤祺也差點被嘴裡的羊肉嗆到。
胤祺這兩天沒有去找太子,一個原因是擔憂皇太後在路上身體不適,另一個原因是太子已經開始了他的課程。太子可不像胤祺,是個閑散阿哥,太子從小便被寄予厚望,前幾天能夠讓胤祺纏著,是因為獵場一事剛出,後續事情不少,太子被康熙特許放了幾天假,陪伴受驚的皇太後,如今一切已經處理完畢,南巡隊伍複又出發,太子自然又開始了課業,且沒有時間陪胤祺。
但康熙自詡孝順非常,皇太後這麼說了,康熙也不好阻止,他摸著鬍子,扭頭看向梁九功。
“皇瑪嬤,”正在這時,胤祺將嘴裡的燒麥嚥下,撒嬌似地說道:“太子哥哥有課業要完成呢,我去沒得打擾了太子。”
康熙的手從胡須上放下,贊賞地看向胤祺,正想順勢應下,皇太後卻笑得更開心:“正好,太子的功課好,胤祺也跟著去聽聽,免得又被你皇阿瑪的問題難倒。”
這話一出,康熙一直噙著的笑意頓住,眉頭緊緊皺起,胤祺也忍不住扶額,皇太後這話說得簡單,但這事完全不可行。
早些時候太子還和其他皇子一般,在尚書房學習,但在南巡之前,康熙以太子年歲漸長,將要接觸朝政為由,從尚書房裡單拎出來,將文華殿改為太子的進學之所,且將顧八代等人任命為太子的先生,為太子組建初步班底。
太子地位的特殊,在方方面面表現出來,胤祺跑去和太子一道聽課,這是實打實的僭越。然而皇太後從蒙古而來,對朝堂漠不關心,在她看來,這不過是讓兩個孫子相處更進一步,太子未來能夠對胤祺更關照幾分。
康熙眉頭皺得越來越緊,他斟酌著如何開口才能打消皇太後的念頭又不傷和氣,胤祺也飛速思考著如何措辭才能不傷皇太後的心。
皇太後還樂呵呵地看著康熙,等著康熙的回應。
“太後娘娘。”正當氣氛越發凝滯的時候,跟隨康熙而來,一直默默當背景板的宜妃笑出聲來,她清脆的笑聲打破了滿室的沉默:“胤祺才學了多少,讓他和太子一道上課,恐怕話都聽不明白,依臣妾看,隨駕的大人們哪個不是學富五車,教胤祺足夠了,不如請萬歲爺給胤祺指個大人,也不求他能考狀元,能懂點道理足夠了。”
不愧是解語花!這一番話說的,合情合理,誰的面子也沒駁,事情又得到了妥善的解決,胤祺欽佩地看著宜妃,果然,能在紫禁城中混出頭的人,誰都不簡單。
宜妃選擇在這時候跳出來,自然也有她的考量,如胤祺所想,在皇太後和康熙之間轉圜,確實是一個目的,但更多的,還是為了她這不省心的兒子。
康熙在尚書房裡詢問功課,卻發現五阿哥胤祺不懂漢話這場鬧劇宜妃早便知道,生性好強的她,為了這事在後宮其他妃嬪面前感覺抬不起頭來,也為胤祺發愁,但隨即胤祺便生了病,擔憂地皇太後更是不許胤祺再在學業上費神,宜妃看在眼裡,急在心中,萬歲爺看中阿哥們的學業,胤祺被皇太後這麼護著,絕非好事,但皇太後固執起來,誰的話也聽不進去。
難得皇太後主動提出讓胤祺去上課,宜妃當機立斷,抓住了這個機會,拳拳愛子之心,實在令人動容。
和皇太後說的話相比,宜妃說的可算是戳到了康熙的癢處,對於皇太後的放養,他本就不贊同,不過出於各種考量,沒有直接反對,這次趁著宜妃提出的機會,康熙欣然應允。
“林海正在姑蘇主理鹽政,朕記得他是康熙六年的探花,又精通滿文漢學,讓他來教胤祺,很是合適。”
康熙說完這句,又對著迷茫的皇太後說道:“林海家祖上是隨著太祖起事的,早些年也封過奉國將軍的,到了林海這一代,雖說不能襲爵,但林海憑著科舉,考了探花出身,是個難得的人才。”
皇太後細細思索了一番,終於想了起來,滿意地直點頭:“那個林家啊,我知道,他家是個好的。”
就這樣,皇太後和康熙共同拍板,胤祺的臨時先生就這麼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