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樂薇匆匆忙忙就簽了名字,柳臺城本來就有點嘀咕,就等著有機會和樂薇獨處的時候問問。
現在她自己這麼一說,柳臺城就懂了。
樂薇就是這樣的人,事情發生到眼前,她就不會不管,當初樂家失火她連視作仇人的樂老太都要救出來,安月君這樣和她有一些交情的女性,她肯定不能置之不顧。
這事說好管,那也好管,說不好管,也確實有很大的問題。
難怪連樂薇也舉棋不定。
柳臺城說:“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先和安月君成為朋友,然後潛移默化地開拓她的思路。”
男主外女主內是長年以來的社會思潮,哪怕在大學的時候接受過新潮先進的教育,但知識和傳統其實並不能完全相對抵消。
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常識”,不是讀書多了就能改變的,只能說要接觸到合適的人,有人引導,才能開啟思想。
同理,就算大學畢業,若是回到老家,或者身邊的整體範圍都是那種比較“傳統”,要女性二十來歲就趕緊結婚,趕緊生孩子,老公工作忙不過來就自己辭職做家庭主婦的話,她的認知裡這種事就已經是正常的了,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很難完全靠自己跳脫出來。
像柳臺城,在他的認知裡,男女就算分離兩地,也依舊可以抱有愛情,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他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他從小耳濡目染。
而世間的大多情況卻是異地戀最容易出問題。
上輩子保不齊安月君就處於那樣的一個環境下, 尤其她的老家還是農村的,在這個年代的農村,少年少女十五六歲結婚生子都是“常識”,做人老婆的為了家庭犧牲自己的“事業”和“未來”也是“理所當然”的,安月君未必沒有糾結的時候,但她沒有什麼人能商量,或者說每個人都告訴她跟著楚現走不是挺好的嗎,講他的前程好了,她也能跟著享福。
女人獨自的事業,屬於自己的理想,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社會,仍然屬於不能夠被人理解的,除非這個理想是相夫教子,做個賢妻良母。
樂薇也相當懂得這些,她早已經下定決心,無論如何,拼盡一切都要保護巴麗慧。
和完全自己做主的樂薇,還有家中開明的寧竹月不同,巴麗慧的家庭相對比較保守,他們雖然願意讓家裡每個孩子都出來讀書,卻大機率不會接受巴麗慧醉心學術不肯結婚。
當然啦,現在巴麗慧既然喜歡樂東,從這個角度來說樂薇稍微鬆了口氣。
她腦補過並且提前預演過的巴麗慧因為專心事業不肯回老家相親而和家裡分裂的劇情直接不會上演了。
“唔……”樂薇說,“既然經濟貿易協會是為了賺錢而成立的協會,倒也好……現在我們手裡有多少錢?”
柳臺城說:“我手裡不少,咖啡館的裝修你可以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這套樓柳臺城沒辦法轉到樂薇名下,他倆現在也沒結婚,法律上沒有關係,無緣無故他也不能直接贈與樂薇,她是不會要的。
既然如此,柳臺城也不希望樂薇把錢用在裝修上,那不是白占人家便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