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對李世民道:“陛下,此次隨我來鹹陽的不僅僅只有我 ,還有這些。”
杜如晦拍了拍箱子裡的銀子,但重點拿出賬本給李世民翻閱。
“這些錢全是那些富豪買精鹽與販賣粗鹽所得,大部分還在路上,臣來得匆忙,現在全進獻給陛下,以供陛下治天下所用!”
“臣知大秦百廢俱興,陛下又大赦天下與免除賦稅徭役一年,國庫定然空虛,臣這些錢雖少,但也能支撐一段日子。”
李世民感動得一時無言,淚眼朦朧道:“豈止支撐一段時間,簡直就是解了燃眉之急。”
李世民近期節流,下面的人手又是釀酒、造紙、磚廠等作為開源,自然需要錢,他剛剛沒有細翻,但僅僅是粗略地翻看都能知道這賬本上的銀子換成錢財至少能填滿一個庫房。
劉弘基在一旁看著感嘆:“商之暴利就在於此。就如那酒,宣傳些就弄成暴利了。”
難怪漢武當年要鹽鐵專營,有些朝代還是鹽鐵酒專營。
杜如晦與他眼神對視上,兩人眼睛一亮:“可是要……”
杜如晦也想到了漢武帝時期收攏錢財的那一眾措施,他直接道:“陛下,臣前段日子的來信就已言明願意把制鹽技術收歸朝廷所有,以傳播秦地,制大型鹽場,讓百姓皆能吃到便宜之鹽。”
鹽業,杜如晦雖只接觸到一會兒,但就知道這東西是多暴利。這種東西絕不適合放在個人手中,因為那隻會為這人招惹來殺身之禍。放在朝廷手中是最合適的。
其他人皆認同:“陛下,若是官營,您就可以有足夠的金錢推廣農具,讓關外百姓也能享受,甚至能推廣您接下去要做的開啟民智之舉。”
李世民笑道:“你們啊。”
賺錢比他還積極。
“不過大型鹽業確實可讓粗鹽價格降下來,讓百姓省得花大價錢買鹽。”
“而精鹽,也能賣出好價錢!”
整個堂內,友好的氛圍滿滿。
而在鹹陽宮內,秦始皇處理政務的間隙就發現自己邊上有銀光閃過。轉頭看去,還真是《華夏通史》這本書。
秦始皇面無表情,冷靜地拿起書,翻閱起來。看到裡面的內容,他:“隋?”
“繼漢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有趣,看看。”
那頭的杜如晦和張倉也正聊到了他們在路上的遇到的人。
杜如晦道:“我們在驛站遇到了陛下的察舉隊伍。”
李世民想起來了,他接收到的資訊確實是他的多位愛卿確實在驛站中碰頭:“可是東海郡和泗水郡的察舉隊伍?”
杜如晦點頭:“對對對,就是那兩郡的人才。”
李世民帶著點看好戲般的笑道:“你覺得他們怎麼樣?”
同樣知道東海郡和泗水郡有誰的劉弘基和尉遲敬德對杜如晦投來看好戲的眼神。
杜如晦沒有發現他們的眼神,只是道:“確實遇見了一些還算不錯的小輩。”
而在另一頭,有隊人馬也在全速前進,這些人正是杜如晦覺得很不錯的小輩。
劉政會覺得明日才入鹹陽,後天才能見到陛下的日子委實煎熬,所以全速前進,趕在天黑前踏入鹹陽,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給他們休整。
不同的位置,同一個小吏。
剛要出鹹陽的小吏一臉懵地看著面前的車隊,內心複雜:“……”
他身後的人也心情複雜,道:“這不是東海郡和泗水郡的車隊嗎?怎麼現在就入鹹陽了?”
小吏也想知道,就像他想知道為何今日中午就能接到從狄縣遠道而來的劉公和張公一樣。
看著面前的車隊就要走遠,小吏連忙追上車隊。
等車隊停了之後,他揚聲道:“內可是來自東海郡的劉公子、蕭瑀公子、蕭何公子和韓公子?”
劉政會聽到聲音,探出頭來。他對來者腦中一時間有各種想法,但無一例外,皆指向一人——他的陛下。
劉政會笑看那小吏,道:“我們就是,不知您是何人,可有要事?”
真是這人,小吏連忙壓低聲音道:“我乃陛下派遣而來的使者,陛下本欲明日一早來接幾位公子,未曾想公子也思念陛下,今日就進城了。”
這是什麼?這是雙向奔赴的君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