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綜合了秦後各朝代名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和自己在史料中所見所聞,斟酌開口:“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2」”
秦始皇心中的喜悅散盡。
李世民繼續道:“父皇自一統以來北構於胡,南掛于越,長城、馳道、直道等工程從未停歇。”
“十餘年裡,丁男披甲,丁女傳輸,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響,女子紡績不足於衣服。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苦不聊生,死者相望,道路死者相望。 ”「5」
“尊崇嚴法,不親士民。父皇治理之下最真實的情況就是百姓離心,欲為亂者十家而七,人皆反秦。”
秦始皇表情難看。
對方所言的他都知曉,這就是他追求長生的原因。
李世民毫不意外看到小家夥嘴唇緊抿,表情陰沉。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道:“但這些都掩蓋不了父皇蠶食天下,讓海內為一的功績。”
秦始皇憋著心中的氣,沉聲道:“你身為大秦長公子當知道你父皇所做的一切都是功在大秦萬代永昌之事,你一個無毛小兒怎敢否定?”
北辰者,本就是在孤獨中生、死,果然沒人理解他。
李世民沒有放任秦始皇自己生悶氣,而是蹲下身,視線和小家夥齊平,溫聲道:“父皇之心孤懂,父皇所做的一切皆是為萬世大業考慮。”
秦始皇扭頭不想看這個糟心的兒子。是又如何,也沒妨礙你把朕治下的大秦批得狗屎都不是。
他這個兒子一手先揚後抑玩的真好。
“修長城使秦內百姓免遭侵略,修馳道使鹹陽得以管控六國舊地,樁樁件件都是功在千秋。”
李世民新說的話讓秦始皇面色緩和了一點點。
隨後他就聽對方又嘆道:“但功在千秋,罪在當下。”
“丁男被甲是真,丁女轉輸是真。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也是真。苦不聊生,死者相望更是真。你說,這是父皇想要的嗎?”
秦始皇沉默,這不是他想要的。
“沒時間。”
許久的,秦始皇說話了。
李世民怔愣,但瞬間懂得了對方的意思。
是,確實沒時間。
就像歷史中的大秦一樣在秦始皇死後就瞬間被豺狼撕碎,可不就是沒時間嗎?
但能因此就不做嗎?
依照李世民與臣子們修複同樣千瘡百孔的大唐,創出能聆聽到治世之音的經驗,他知道,不可以的。
李世民悠悠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2」”
“百姓凋敝隨處可見;民生疾苦人皆可感;百姓欲靜人皆知曉;與民生息,無為而治讀史就知。 ”
他順勢給秦始皇倒水,道:“現在去做,為時未晚。”
小秦始皇內心有點認同對方的想法,但又覺得處處有問題,道:“說的真好聽,這要是做起來又得百年。”
李世民一邊倒水一邊笑道:“聖哲施化,上下同心,人應如響。”
這是曾經的魏徵常在他耳邊唸叨的。
一個君臣同心施行仁政可成治世的香餅。
他們貞觀確實也成就治世了不是嘛?
“若父皇以民為本,貴仁義,賤權利;緩刑罰,薄賦斂,省徭役,怎知不能成就大成之世?”
本來堅持自己認知的秦始皇不得不承認,他有點被說服了。
看秦始皇被說得意動了,李世民開懷道:“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大秦治世,三年可成,世世必安。”
當年他的臣子最喜歡每天給他畫一個‘如此,則宗社永固,無傾覆矣’的大餅了。
秦始皇不得不承認他以前看走眼了,他的大兒子確實夠格承襲他的皇位,成為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