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黎曼雯和考古隊抵達鳳凰市。
讓人意外的是,李元貞大學的3個室友也被邀請進了考古隊實習。
對於考古學的研究生而言,有幸能和知名教授一起參加活動,基本上以後考博十拿九穩了。
不算上李元貞和敖念,本次從京都來的考古隊一共有8個人,李光爵和他的助教劉陽,黎曼雯和3個室友,還有一男一女兩個京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分別叫做趙宏,鄭彩霞。
當晚,李元貞做東,請了考古隊全員吃飯,並在飯桌上決定,明天一早就向著阿依山出發。
關於那口青銅棺材的發覺資訊其實非常少,根據走私者的口供,阿依山遇到夏季暴雨,山體滑坡垮塌,青銅棺材就從山裡掉了出來,剛好被一個採藥的苗醫發現了,
然後走私者透過一系列的運作,把這口青銅棺材收了回來,此刻又恰逢《鑑寶》展銷會新開了一項奇異展館,所以就把棺材抬到了展銷會上,看有沒有識貨的行家買走。
罡風嶺從左順數,第一座山是武陵山。武陵山已被開發成為國家旅遊勝地,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光顧。一般像這樣被商業化的山,靈類生物都不會久居。
武陵山往西走就是阿依山,而從阿依山開始往後的幾座山峰都屬於未被開發的原始深林,這裡除了一些傍山依水的苗寨,幾乎人跡罕至。
隨著時代的發展,自然生態遭到破壞,而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所以人與妖之間的矛盾,很大的誘因是來自於家園。
換個方位思考,如果你是妖怪,你的家園被別人亂砍亂伐,說不定會更加憤怒。
……
沒有多耽擱時間,第二天一早,租車公司就把小巴士送到了酒店門口,考古隊員們把大包小包裝車,吃了早餐之後,向阿依山方向出發。
小巴車12個座位,舒適整潔又幹淨,與其說這是一次考古,不如說是一場旅行。
“憑什麼是她坐副駕駛啊……”敖念坐在後排,盯著副駕駛上的黎曼雯,嘴裡直犯嘀咕。
“敖教授,聽說你是知名的昆蟲學家……上回從屍體裡攝取的蟲卵李先生應該交給你了吧?你能跟我們說說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嗎?”李光爵湊了過來,笑著很有禮貌地問道。
敖念謙虛地擺了擺手,“我不是什麼教授啦……我就是個對蟲子頗有見解的普通人,”隨後她才講述道:
“我們把那顆蟲卵孵化以後,又根據成蟲做了一系列的實驗,最後肯定它是一種‘痋蟲’,毒性不強,繁殖性也不高,但生存能力很強。它們可以像蠶蟲分泌出一種角質,把身體包裹從而進入深眠狀態。”
“敖教授,你確定那蟲子的毒性不強嘛?”這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趙宏提出了質疑,他又說道:
“上一次在李先生主持開棺時,我們有一位同時不幸被蟲子咬到了手臂,導致整條手臂都被切除了。”
“呃……好吧……對於我們這個行業而言,只要被感染後不會立馬死掉的毒素都不算強,”敖念解釋著,又說道:“據我們研究證明,這種痋蟲的分泌的是一種‘血液迴圈毒素’——
說血液迴圈毒素你們可能不懂,但你們應該都知道竹葉青和五步蛇吧?被它們咬到了,傷口會劇痛無比,治療稍微晚一點兒就需要截肢。”
另一個博物館工作人員鄭彩霞點頭表示:“沒錯,當時周麟病發的時候我也在場,整條手臂腫脹了一倍,又黑又紫,叫聲聽了連我們都覺得疼, 實在沒辦法了才進行的截肢手術,唉……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好慘……”
“我倒有個疑惑,”黎曼雯舉手表示,“既然被這種痋蟲咬傷會巨疼無比,為什麼還會把它種在屍體上呢?雖說屍體是感受不到疼痛的,但這也不符合喪葬規矩吧?何況青銅棺材裡面躺著的,可是一名有身份地位的大將軍。”
所有人都點頭,對黎曼雯的質疑表示贊同。
“大將軍怎麼了?大將軍就不能被製成‘痋屍’了麼?”敖念瞥了黎曼雯一眼,語調沒有向對其他人那樣客氣,她又說道:
“很明顯,棺材裡躺著的就是一具‘痋屍’。首先咱們得了解‘痋屍’的作用,為什麼人會被製作成痋屍——
痋術,其實就是蠱術的一種,以人類的肉體為器皿,供養蟲子生息繁殖。
痋屍可以用來當做傀儡,看家護院,打仗殺人。除此之外,痋屍在古代還被當做一種酷刑;
你想想,在一個活人身體裡種痋蟲,蟲子慢慢繁衍,啃咬五臟六腑,多麼殘忍恐怖?
剛剛我們也討論過痋蟲的性質,這種痋蟲的毒性不強,但被咬了以後會巨疼無比。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要用酷刑懲罰人,是不是也會選擇最讓人痛不欲生的方法?
所以啊,依我看,那口青銅棺材裡躺著的人,其實是被施以了“痋刑”。”
聽完敖唸的分析,所有人都點頭表示贊同,只有黎曼雯還有些疑惑:
“可我們開棺以後,發現他身穿盔甲,英武逼人,這很明顯是高規格的喪葬儀式,如果是刑罰的話,應該不會這麼精緻吧?”
這時開車的李元貞說道:“這個不好說,在古代,身份是身份,刑罰是刑罰。他是大將軍,衝鋒陷陣殺敵,身穿戎裝接受處罰也不奇怪。”
“其實大家都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時代背景,”李光爵不愧為歷史系的老教授,一語揪出了重點:
“這具青銅棺材來自於500年前乾朝末期,湘西一帶各部族常年發生戰亂,乾朝出兵鎮壓多年,;從屍體的穿著打扮上來看,他絕對是漢人的將軍,那麼漢人的將軍,在湘西被種下痋術,還用秘製的青銅棺材鎮屍,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呢?”
“很大一種可能是被俘虜,然後被施以痋刑……原來如此……”黎曼雯連連點頭,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