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親力親為,安排陣地構築。
伏擊戰,最重要的就是出其不意,不能讓敵人發現有埋伏。
要讓敵人以最低的警戒心走進埋伏陣地,以最近的距離,將最密集的火力精確的灑向敵人,從而達到戰鬥的突然性,做到第一輪火力就殺敵更多的敵人,後續火力也要跟上,徹底壓制住敵人的反抗,然後以優勢兵力分割包圍殲滅。
陣地構築是重中之重。
兵力部署,火力網構築也不能有絲毫忽視。
這也是即便有照片和詳細地圖,李雲龍依舊親自來杏子溝實地考察半天的原因。
三月上旬的晉地夜晚,即便沒有下雪,氣溫很快下降到零下十度,而且還在進一步下降,呼嘯的北風,宛如刀子刮過。
刺骨的寒。
好在新裝備的冬軍裝足夠保暖,系統說可以扛零下十度到十五度,那就絕對不會有誤差,腳底的軍鞋也能抵禦寒風,肚子裡的白麵饃饃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雖然不少戰士依舊覺得冷,但倒也不會凍傷。
一直到半夜四點,包括隱蔽陣地,防炮洞,前線彈藥庫在內的,整個伏擊陣地才構築完成。
獨立團一營骨幹,二營骨幹,炮兵連,合計六百人。
九門美利堅M2式60迫擊炮,五十四挺捷克式,二十七具擲彈筒,一百三十八支三八大蓋,超過三百支二十響駁殼槍。
埋伏在了杏子溝這個小小的峽谷地,
“休息。”
最後檢查一圈,確保沒有任何遺漏後,李雲龍下達了休息的命令。
“陸老弟到底是怎麼搞到鬼子情報的!”
鑽入地洞睡覺前,李雲龍腦海中浮現一個疑惑。
九天前,陸老弟就知道了鬼子河津中隊會從陽泉啟程,並於明天中午透過杏子溝。
但疑惑只持續了片刻,李雲龍就沉沉睡去。
···
三月十號。
上午十點多。
“旅長。”
一個通訊兵快飛快的跑向旅部,差點一個踉蹌之後,一個飛身鑽進了作戰會議室:
“遼縣縣大隊最新情報。”
“昨天晚上八點,有大約兩百個鬼子進入了遼縣。”
“晚上八點?!”
“兩百個鬼子?!”
旅長聽到訊息,面色一變,隨後跑到地圖前,盯著那一張偌大的遼縣、榆縣、武鄉縣三縣地圖,眉頭逐漸皺起。
兩百個鬼子,又是在晚上八點抵達,基本上可以肯定,就是增援遼縣的河津中隊。
那麼接下來,
河津中隊是去榆縣的山島聯隊聯隊部駐地,還是直接去下莊,協助巡邏即將通車的下莊至上村公路,並開始修建上村據點?
一般而言,這種長期增援的非直接下轄的部隊,會先去上級駐地報道,溝通解決一些指揮上的問題,然後才去前線據點駐紮。
或者,交換駐紮。